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机制普本1202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讲师
工作单位
课题来源
课题性质
毕业设计
课题名称
斗式提升机设计
本设计的科学依据
(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目前技术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1、选题意义:
斗式提升机是一种固定装置的机械输送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料斗把物料从下面的储藏仓中舀起或物料由其他设备送入料斗,随着输送带或链提升到顶部,绕过顶轮后向下翻转,物料将倾入接受槽内,完成提升。斗式提升机主要用来垂直提升经过破碎机的石灰石、煤、石膏、熟料、干粘土等颗粒状和块小状物料以及生料、水泥、煤粉等粉状物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规模的饲料厂、面粉厂、米厂、淀粉厂以及粮库、港口码头等的散装物料的提升。
2、论文综述:
提升机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各有千秋,我国古代出现的高转筒车和提水的翻车,就是现代斗式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皱形;17世纪中叶,开始应用于架空索道输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输送机相继出现。
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带式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输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斗式提升机就是输送机的其中一种。
我国斗式提升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是在50年代由前苏联引进的,80年代,几乎没有大的发展。在此期间,虽各行业就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作过一些改进,如Z1型和钩头链式斗式提升机的设计等工作,但大都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得到推广。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大型及重点工程项目引进了一定数量的斗式提升机的颁布JB3926—85及按此要求设计的TD、TH和TB系列的斗式提升机相继问世,是我国斗式提升机技术水平先前迈了一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板链式斗式提升机存在的差距更大一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运输机械行业在引进、吸收、消化了世界各国斗式提升机的最新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出THG和TDG高效斗式提升机的需要。斗式提升机行业的趋势朝着大型化,系类化,标准化,通用化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设计内容和预期成果
(具体设计内容和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预期成果和提供的形式)
1、设计内容:
斗式提升机的主要构件:驱动装置、料斗、牵引构件、壳体、改向轮(尾轮)、张紧装置、导向装置、加料口(入料口)和卸料口(出料口)。
其中比较重要的设计点有驱动装置、料斗、牵引构件。
1、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有电动机、减速器、逆止器或制动器及联轴器组成,驱动主轴上装有滚筒或链轮。
2、料斗:
圆柱形斗:深斗:用于干燥,流动性好,很好地撒落的粒状物料的输送。
浅斗:深度小,用于潮湿的和流动性的粒状物料。
尖角形斗:其侧壁延伸到底板外,成为挡边,卸料时,物料可沿一个斗的挡边和底板所形成的槽卸止,适用于粘稠性大和沉重的块状物料运送。
3、牵引构件:
钢绳芯橡胶带:用螺钉和弹性垫片固接在带子口,带比斗宽35~40mm。
链条:单链条固接在料斗后壁上;双链与料斗两侧相连。
张紧装置:
张紧装置有螺杆式于重锤式两种。带斗式提升机的张紧滚筒一般制成鼠笼式壳体,以防散料粘集于滚筒上。
5、机壳:
斗式提升机可以采用整体机壳,也可上升分支和下降分支分别设置机壳,后者可防止两分支上下运动时在机壳空气扰动。在机壳上部设有收尘法兰和窥视孔。在底部设有料位指示,以便物料堆积时自动报警。胶带提升机还需设置防滑防偏监控及速度监测器等电子仪器,一保证斗式提升机的正常运行。
2、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有:
电机的选取,装载和卸载方式选取,料斗、减速器、逆止器、链轮、机壳的设计,牵引带的选取及强度校验,PLC电气电路自动化设计等。
3、预期成果:
本次斗式提升机的设计对象将针对松散密度较大的大、中、小块矿石、原煤等冲击力较大、磨损较重的物料的垂直提升,物料温度在250℃以下。提升量为20t/h最大提升高度约30米的中等功率斗式提升机。
拟采取设计方法和技术支持
(设计方案、技术要求、实验方法和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
1、设计方案:
斗式提升机的选型:带式斗式提升机
本斗式提升机本机采用掏取式喂料,物料升到顶端在物料重力作用下自行卸料。
2、技术要求:
1采用钢绳芯胶带作为牵引件。此斗式提升机,提升能力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