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至2030年中国船舶修造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目录
TOC\o1-3\h\z\u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
1、市场规模与增长 4
年行业规模预测 4
细分市场(修船/造船)占比分析 5
2、行业主要企业分布 6
区域集中度(长三角/珠三角等) 6
头部企业市场份额 8
二、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 10
1、竞争主体分析 10
国有龙头vs民营中小企业 10
外资企业进入壁垒 11
2、典型商业模式 13
信息化服务外包模式 13
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15
三、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17
1、核心技术应用 17
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 17
数字孪生技术在船舶运维中的应用 18
2、技术创新方向 20
驱动的智能诊断系统 20
区块链供应链管理 22
四、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24
1、国家重点政策 24
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 24
绿色修造船技术补贴 25
2、市场需求变化 27
全球航运业复苏带来的订单增长 27
环保法规催生的技术改造需求 29
五、投资风险与策略建议 30
1、主要风险分析 30
技术迭代导致的沉没成本 30
国际贸易摩擦影响 31
2、投资机会建议 33
细分领域(LNG船修造)信息化 33
产业链上游软件服务商布局 34
摘要
2025至2030年中国船舶修造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受益于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智能制造和海洋经济的持续投入,以及全球航运业复苏带来的修造船需求增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数据,2024年中国船舶制造业信息化投入规模已达18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保持年均12.3%的复合增长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0亿元。从技术发展方向看,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将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和5G技术,实现从单点信息化向全流程智能化的跨越,其中智能排产系统的渗透率预计将从当前的32%提升至2030年的68%,远程诊断系统的市场占比将从25%增长到45%。在区域分布方面,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仍是产业集聚区,合计占比超过65%,但粤港澳大湾区凭借政策优势正在快速崛起,年增速达15.7%。从企业需求侧分析,5000吨级以上船厂的信息化改造预算平均增长22%,其中供应链协同管理和智能仓储系统成为投资重点,分别占预算总额的28%和19%。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新规的实施,能效管理系统(EEXI/CII)相关软件模块的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间的年均增速预计达到34.5%。在竞争格局方面,头部企业如中船重工信息科技、金航数码等已占据38%的市场份额,但细分领域涌现出20余家专注船舶MES系统的创新企业,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垂直化方向发展。政策层面,《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和《船舶工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的持续落地,将为行业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预计到2028年,我国规模以上船厂的信息化覆盖率将从现在的73%提升至92%。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核心技术国产化率不足(关键软件国产化率仅41%)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滞后,这将成为十五五期间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综合来看,未来五年该行业将呈现头部集中化、服务云端化、应用场景化三大趋势,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市场占比预计在2030年达到54%,SAAS模式收入规模有望突破80亿元,为行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2025-2030年中国船舶修造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行业关键指标预测
年份
产能(万套)
产量(万套)
产能利用率(%)
需求量(万套)
全球占比(%)
2025
15.2
12.8
84.2
13.5
32.7
2026
16.8
14.3
85.1
14.7
34.2
2027
18.5
16.0
86.5
16.2
35.8
2028
20.3
17.8
87.7
17.9
37.5
2029
22.2
19.7
88.7
19.8
39.3
2030
24.3
21.8
89.7
22.0
41.2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市场规模与增长
年行业规模预测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及第三方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船舶修造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规模约为58.7亿元人民币。在智能造船、绿色船舶等国家战略推动下,未来六年该市场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9.2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船厂生产执行系统(MES)和数字化设计软件占比超过45%,智能物流管理系统需求增速显著提升至22%。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复合年增长率维持在21%23%区间。到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