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会”逃跑“的颜色》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260.3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53千字
文档摘要

中班科学领域《会“逃跑”的颜色》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颜色在水中扩散的现象,感知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色彩变化,初步了解“毛细现象”原理。

2.?技能目标:能规范使用水彩笔和水杯完成实验操作,尝试用图画、简单符号记录颜色扩散和混合的过程。

3.?情感目标: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乐于与同伴分享观察发现,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实验材料:可水洗水彩笔(红、黄、蓝三原色)、白色纸巾、透明塑料杯(装半杯清水)、滴管、托盘(每组1个)、防水桌布。

记录材料:记录表(表格左侧画有纸巾图示,右侧分为“初始颜色”“实验观察结果”两栏)、彩色笔。

(二)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记录笔、有简单的绘画和玩水经验。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1.提问激趣:

“小朋友们,颜色宝宝平时都乖乖待在纸上。但今天它们想玩捉迷藏,会‘逃跑’哦!猜猜它们会怎么逃跑?”

2.?猜想互动:引导幼儿大胆猜测颜色扩散的方式,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用纸巾和水帮助颜色小精灵‘逃跑’,看看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二)实验探究与发现(15分钟)

步骤1:颜色“逃跑”初体验

1.?教师示范:

(1)边操作边讲解:“在纸巾一端画一个红色小圆点,然后把有颜色的一端轻轻放进水杯,注意不要让水没过圆点哦!”

(2)引导观察:“颜色小精灵开始逃跑啦!它是怎么跑的?速度快还是慢?”

2.?幼儿操作:

(1)幼儿独立完成实验,用红、黄、蓝任意一种颜色在纸巾一端画点,观察颜色沿纸巾向上扩散的过程,并用彩色笔在记录表“初始颜色”栏画出对应颜色。

步骤2:颜色“相遇”变魔术

1.?启发探索:教师提问:“如果让两种颜色小精灵一起逃跑,它们相遇后会变成什么颜色?”

2.?分组实验:

方法一:幼儿在纸巾同一端间隔1cm画两个不同颜色的圆点(如红+黄),重复浸水操作,观察颜色扩散后相遇的变化。

方法二:幼儿在纸巾同一端间隔1cm画两个不同颜色的圆点(如红+黄),用滴管滴水在颜色上,观察颜色扩散后相遇的变化。

记录发现:在记录表“混合后颜色”栏画出新颜色,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红色和黄色抱在一起,变成了橙色!”

3.?拓展尝试:引导幼儿自由组合颜色(如黄+蓝、蓝+红),对比不同颜色混合后的结果。

(三)分享与总结(5分钟)

1.?展示记录表:邀请幼儿上台分享实验发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颜色混合的结果。

2.?科学小揭秘:结合动画演示解释“毛细现象”:“纸巾里有许多像小吸管一样的管道,水带着颜色沿着这些管道往上爬,颜色就‘逃跑’啦!不同颜色相遇后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新的颜色!”

(四)创意延伸(5分钟)

1.?艺术创作:将染色后的纸巾晾干,用剪刀剪成花朵、星星等形状,粘贴在白纸上制作“魔法颜色画”。

2.?生活联想: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让颜色‘逃跑’?”(如棉布吸水染色、毛巾擦干颜料)

四、活动延伸

1.?家庭任务:发放实验材料包,鼓励家长与幼儿用报纸、皱纹纸等不同材质重复实验,对比颜色扩散的差异。

2.?区域探索:在科学区投放更多颜色(如紫色、橙色)和材料(海绵、纱布),引导幼儿继续探索颜色混合与材质吸水性的关系。

五、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提醒幼儿轻拿轻放水杯,避免洒水;使用可水洗彩笔,实验后及时洗手。

(二)对操作困难的幼儿提供个别指导,如帮助固定纸巾或调整浸水角度。

六、活动评价

(一)观察记录:通过记录表检查幼儿是否能准确记录颜色变化。

(二)语言表达:观察幼儿能否用简单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如“蓝色和黄色变成了绿色”)。

附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