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氟素离型膜》团体标准
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微纳米氟素离型膜被广泛应用于手机、OCA光学保护、精密电子
模切、PCB/FPC、背光模组等领域,其离型稳定、固化高、低转移,
残粘最高可达90%以上。该膜由不同的分子量的高分子和其他介质组
成,可分离各种颗粒物和分子物质。该膜具有极强的分离能力,可以
有效把小的分子物质和悬浮物等排除出水体而不被混入水体中。另外,
氟素离型膜还具有耐温、耐磨、耐腐蚀、耐外界环境,从而提高其使
用寿命。
据了解,微纳米氟素离型膜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日本和
美国等发达国家首先发明使用,而我国的离型膜行业起步较晚,正处于
快速发展期。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来临,离型膜行业保持高速增长,
产值由2005年的60.1亿美元发展到2013年近120亿美元,市场前
景可观。
为了规范微纳米氟素离型膜的质量管理,在本行业暂无同类标准
的情况下,急需制定《微纳米氟素离型膜》团体标准,以有效填补国
内该标准领域的空白。该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促进产业和质量的发
展,促进贸易,规范管理,为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认证提供依据,引领
着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因此,制订《微纳米氟素离型膜》团体标准,符合市场和创新的
需要,具有紧迫性、前沿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该标准是微纳米氟
素离型膜前沿技术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二、工作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
根据广东省薄膜及设备行业协会2023年3月30日在全国团体标
准信息平台上发出关于《微纳米氟素离型膜》团体标准立项通知,形
成该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将标准稿按规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1个月。
该标准由广东省薄膜及设备行业协会提出,广东省薄膜及设备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64)负责归口管理,由惠州市鑫亚凯立科技
有限公司、广州标明机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广东省薄膜及设备行业
协会、惠州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单位共同起草。
三.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XXX。
四、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的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制订依据以下原则:
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
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相关要求,制订《微纳米氟素离型膜》团体
标准。本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
各项指标与国家现行标准接轨,重点突出该产品的特性、并注重标准
的指导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为保证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兼顾行
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产品的推陈出新,该标准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为推荐
性标准。
(二)本标准所引用的标准情况
GB/T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7125胶粘带厚度的试验方法
GB/T13542.4电气绝缘用薄膜
GB/T25256光学功能薄膜离型膜180°剥离力和残余黏着率
测试方法
RoHSDirective2015/863/EU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
有害物质的指令
四.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意见分歧的处理情况
《微纳米氟素离型膜》团体标准规定了外观质量、拉伸张度(MPa)、
断裂伸长率(%)、离型力(g/inch)、残余率(%)、透光率(%)、雾
度(%)、有害物质限量等技术指标以及检测方法,其主要技术指标经
生产企业检验检测,经过验证可行。
五、标准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果
通过本标准的实施,可以发挥的作用和获得的效益主要体现在:
本标准发布之后,可作为有关质量监督机械检验机构的检测依据,可
作为产品交易有关质量要求的合同附件,有利于促进产业化生产,促
进贸易,规范管理。
六、与现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协调一致,不存
在冲突问题。
七.标准作为推荐性团体标准的建议
建议本文件作为推荐性团体标准。
八.贯彻该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文件有助于提升微纳米氟素离型膜的先进化水平,建议发布后
即实施。建议归口单位进行贯标指导,通过论坛、研讨会、培训等形
式向相关企业开展《微纳米氟素离型膜》团体标准宣贯活动,并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