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夏季中暑的规范急救.pptx
文件大小:13.01 MB
总页数:6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79千字
文档摘要

夏季不能热死人——中暑的规范急救;一、中暑概述;是指在暑热季节、高温高湿环境下,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截止到8月16日,杭州40℃以上高温日已达到13天;人体正常体温调节;;高温环境适应;热应激下的体温调节;病因与发病机制;温度与湿度是影响中暑的重要因素;中暑的分类方法(国内);中暑的分类方法(国外);二、热衰竭(heatexhaustion);热衰竭基本特征为血容量减少;热衰竭症状、体征多变且无特异性;热衰竭的诊断;热衰竭VS热射病;热衰竭的治疗;三、热射病(heatstroke);研究表明,热射病与下述密切相关:

体温调节障碍

放大的急性期反应

热休克蛋白(HSP)表达异常;1.体温调节障碍;热应激下的急性期反应;放大的急性期反应;热应激大鼠模型中,肛温从38升至41.3℃时,肠系膜血流量减少40%;与此同时,氧自由基物质明显增加。;AmJPhysiol1999;276:G1195-G1203.;CircShock1988;25:223-30.;3.热休克蛋白(HSP)表达异常;热休克反应和热休克蛋白(HSP);HSP72的表达有助于防止热射病大鼠的脑损伤;高体温对人体的影响;热射病是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以脑病为主的MODS;热射病导致全身多脏器的损害;劳力性热射病;EHS的预警标志:PCT;入院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达到47ng/mL,患者最终死亡风险高,敏感性77.4%,特异性84.2%.;非劳力性(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VS非劳力性热射病;热射病的诊断;CNS出血

药物(抗胆碱能药物中毒)

脑炎、脑膜炎

甲状腺危象

药物(抗胆碱能药物中毒)

高热/脓毒病

....;热射病的治疗原则;1、降温治疗;物理降温:

环境降温(阴凉通风、电风扇、空调)

体表降温(冰水乙醇敷擦、冰水浸浴)

体内降温(输注冰盐水、胃内或灌肠);蒸发降温是应用最广泛的降温方法;用喷水瓶喷洒40℃的雾化温水并持续扇风,其降温速度可以和人体降温设备及冰水浸入法相近。;冰水浸入降温;2℃冷水浸泡,肛温38.6℃作为下限,安全且效果好;冷水浸浴的副作用;治疗劳力型热衰竭患者时,推荐冷水浸浴的降温方法.

在降温过程中并无血管收缩,寒颤,高热再发等情况出现

意识清醒病人可能会感觉不适,无法???受,并出现抗拒;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全国运动员协会推荐;冰毯降温——最常用的方法;ArcticSun体温控制仪;体外循环降温法:

是利用体外循环机或ECMO进行降温,降温准确快速、容易控制,可结合血滤技术清除血液内有害物质。缺点是需要复杂设备和准备,创伤大、副作用多,不易在院前和大多数急诊室使用。;CoolGard3000?血管内降温系统;Americ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33(2015)124.e5–124.e7;食道降温;补充血容量应适度,最初4h宜补充1200ml等张晶体溶液

肺水肿的热射病患者过度补液可致肺水肿加重

热射病可致右心扩大和CVP升高类似肺水肿,但仍需充分复苏

降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此时只需适度补液

纠正低血压除了扩容,但勿用缩血管药物,以免影响皮肤散热;尿量保持在2ml/(kg.h)

碱化尿液PH值>6.5,酸中毒、脱水患者宜早使用

补充容量后使用甘露醇可增加血管内容量和GFR

血透指征:持续性无尿、尿毒症和高钾血症;热射病期间常发生多种类型快速型心律失常

通常予以降温后缓解,心肌降温前,应避免电复律

不推荐去甲肾上腺素,它收缩血管而不增加CO或心肌灌注,可导致皮肤散热减少,并增加肝肾缺血性损伤

避免使用阿托品等抑制发汗的药物;退热药可能并不适应,而且可能有害

水杨酸盐会加重高热,并使凝血功能恶化

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会导致肝损伤

丹曲林治疗效果不确切;气道保护与呼吸支持:热射病患者常发生误吸和痫性发作

凝血功能纠正:补充凝血因子与抗凝

镇静/镇痛/动脉合剂:快速降温可致剧烈寒战、产热增加

针对MODS的综合处理,注意脑保护和复苏

防治继发感染

肠内营养支持;小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