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物理》教案(全).pdf
文件大小:2.85 MB
总页数:5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7.49万字
文档摘要

《大学物理》授课教案

预备知识矢量

【教学目标】理解矢量的基本概念,掌握矢量的加法、减法、乘法以及积分的计算法则,为

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矢量的概念,区分矢量与标量的不同;掌握矢量的加法、减法以及矢量合

成的解析方法;理解矢量的数乘、标积和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性质;掌握矢量的定积分和不

定积分的公式。

【教学难点】矢量的概念,矢量乘法的计算和理解,矢量积分的理解。

【建议课时】2学时。

0.1标量和矢量

一、理解标量与矢量的含义。举例让学生理解标量和矢量的概念

二、掌握矢量的表示方法

两个矢量A和B,若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称A与B相等,即A?B;若其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则称B是A的负矢量,即B??A。

若把矢量A在空间内平移,则其大小和方向均不变,仍等于原来的矢量,即矢量具有

平移不变性。

0.2矢量的加法和减法

一、掌握矢量的加法计算和矢量的合成法则

1.平行四边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将两矢量A和B的始端移到空间一点O,以这两个矢量为邻边作平

行四边形,则此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是A与B的合矢量C。

1

合矢量C的大小,可由余弦定理得出,即C?A2?B2?2ABcos?。

Bsin?

合矢量C的方向可用它与矢量A的夹角表示,即??arctan。

?

A?Bcos?

2.三角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是平移矢量B,使矢量B的始端与矢量A的末端相接,则从矢量A的始端

到矢量B的末端画出的矢量就是A与B的合矢量C。

多个矢量合成时,可由三角形法则推出多边形法则,如图0-4(b)所示,此时的合矢

量为

R?A?B?C?D。

二、掌握矢量的减法法计算

矢量相减可用负矢量变换成矢量相加,即

A?B?A?(?B)?C。

0.3矢量合成的解析法

矢量合成的解析法是先将各个矢量进行正交分解,然后用它们的分量进行运算。

矢量A在一直角坐标系中。设i,j,k分别为x,y,z轴上的单位矢量,A,A,A分别

xyz

为矢量A在x,y,z轴上的分量大小(即投影),则

A?Ai?Aj?Ak。

xyz

2

矢量A的大小为

A?A2?A2?A2。

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