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生物学试题分析
摘要:本文借助SOLO分类理论,对2020-2023年的九套新课标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单点结构(U)、多点结构(M)、关联结构(R)和抽象拓展结构(E)四个水平进行相关的统计,得到了九套试卷的SOLO分类层次的对应分值占比和考查主题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总结命题规律,为师生开展生物学教学提供若干建议。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高考生物学;试题分析
文章编号:1003-7586(2024)04-0019-05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我国的基础教育目前正处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同时进行的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及新高考的实施,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直接反映在高考试题中。高考生物学全国卷作为全国大部分省区统一使用的高考试卷,突出反映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2019年很多省份开始陆续使用新教材(2019版),因而近四年的高考生物学全国卷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SOLO”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彼格斯(J.B.Biggs)及同事们经过多年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是英文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首字母的缩写,意思是“能够观测到的学习效果”。SOLO分类理论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学说的继承和延续,也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有机融合。因此SOLO分类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用于描述人们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认知发展阶段。依据SOLO分类理论,可通过对试题文本的研究,推测学生的思维水平。所以,我们按照正确回答题目所需知识点的数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学生所需思维水平,将高考试题按照SOLO层次进行划分,以此来研究高考试题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发挥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这对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近四年(2020-2023年)高考生物学全国卷为样本,其中2020年全国卷有三套,分别是全国工卷、全国Ⅱ卷和全国Ⅲ卷。2021年全国卷共有两套,分别是由原全国Ⅲ卷改名的全国甲卷和由原全国工卷和全国Ⅱ卷合并成的全国乙卷。20222023年全国卷各有两套,分别是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本文以20202023年共九套高考生物学全国卷为研究对象进行命题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2分析框架
2.1试题SOLO层次分析标准划分
2019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其中明确提出将“情境”作为考核的“媒介”。通过选取合适的情境素材,重现生物学科理论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来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展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在这一背景下,根据SOLO分类理论和生物学学科的特征对试题进行分层。U(单点结构)层次无情境或者有简单且熟悉的情境,学生需要举例描述生物学概念,答题时不需要对情境本身进行思考分析,根据单一知识点选择正确答案,填写专有名词、表达式或者教材中的固定答案等。M(多点结构)层次有比较简单或熟悉的情境,情境中含有多条信息但是答题时不需要建立联系,学生需要概括生物学规律、原理,利用生物学规律解释生命现象,用文字或图示表示生物学概念,答题时需要回忆多个知识点作答,但知识点之间互不关联或无法直接获取情境中的信息作答;简单分析、概括生物学现象、规律、原理等。R(关联结构)层次有较为复杂或较为新颖的情境,情境中含有多条信息且答题时需要建立多条联系,学生需要在某一特定情境运用生物学知识,预测结果或发展趋势并能够运用文字、图示、模型等方式做出解释,答题时需要运用多个知识点或者运用不同方式(如图表、图示等)阐述生物学现象、规律、原理,设计或改进简单方案,验证已知观点等。E(抽象拓展结构)层次情境复杂、新颖,需要在新情境中探究新问题,学生需要在新情境中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揭示生物学规律、机制,答题时需要设计方案探究未知问题,将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并阐明新情境中的生物学现象、原理等。
2.2高考试题考查主题分析
新高考实施之前,考生所用的是旧版本的人教版教材,要求考生完成三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新高考实施后,参加生物学学科高考的考生,必须要完成两个必修模块、三个选择性必修模块。所以,在以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对高考题目各模块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时,不宜再使用教材章节模块的划分,而应参照新课标中对教材内容划分的九个知识主题,包括:主题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分子组成”、主题二“细胞的代谢”、主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主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和细胞学基础”、主题五“遗传的基本规律”、主题六“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主题七“动植物生命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