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的识别与急救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早期识别方法
01
疾病概述
03
急救流程规范
04
常见误区与禁忌
05
院前预防策略
06
典型案例分析
疾病概述
01
脑中风定义与分类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脑中风定义
脑中风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脑中风分类
流行病学数据统计
发病率与死亡率
脑中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01
年龄分布
脑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
02
性别差异
男性在中年时期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逐渐增加,与男性趋于一致。
03
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血管病变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栓形成
炎症反应
脑中风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动脉炎等。
血管病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高等,进而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
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软化、坏死,产生偏瘫、失语等神经症状。
脑组织缺血、缺氧后,炎症反应和自由基产生增加,进一步损伤脑细胞和血管。
早期识别方法
02
Face(脸)
观察患者脸部是否出现不对称或下垂,让其尝试微笑,观察嘴角是否歪斜。
Arm(手臂)
让患者平举双臂,观察是否有一只手臂无力或无法平举。
Speech(语言)
让患者重复简单句子,观察是否出现言语不清或失语。
Time(时间)
若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把握治疗黄金时间。
FAST原则应用
非典型症状鉴别
意识障碍
头痛
视觉障碍
感觉异常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等精神神经症状。
剧烈头痛,可能伴有呕吐,为脑出血的典型症状。
可能出现一过性黑蒙、复视或视力模糊等视觉异常。
如肢体麻木、刺痛感等,可能为脑缺血或脑出血的前兆。
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表现为轻微或无症状脑卒中,需特别警惕。
01
女性
女性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更多非典型症状,如头痛、呕吐等。
02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出血,需注意血压的监测与控制。
03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异常,需特别注意脑卒中的早期识别。
04
急救流程规范
03
现场应急处置步骤
确认患者情况
松开衣物,取出口腔异物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晃动
迅速确认患者是否意识清楚,是否出现面瘫、臂力不均或语言障碍等脑卒中症状。
一旦发现脑卒中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患者病情及所在位置。
松开患者衣领、腰带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出假牙等口腔异物。
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晃动头部或身体,以免加重病情。
尽可能提供发病时间,以便急救人员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准确描述发病时间
清晰告知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以便急救人员迅速赶到现场。
告知所在位置
01
02
03
04
向急救人员简要说明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及当前症状。
简要说明患者情况
保持电话畅通,随时接受急救人员的指导或询问。
保持电话畅通
急救电话沟通要点
患者转运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转运工具
根据患者病情及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如救护车、担架等。
02
04
03
0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出现呕吐、昏迷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保持患者平稳
转运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平稳,避免剧烈晃动或颠簸。
与医疗机构保持联系
转运过程中应与医疗机构保持联系,随时报告患者情况并听取医生建议。
常见误区与禁忌
04
自行用药风险警示
有些患者可能因缺乏医学知识而误用或滥用药物,如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导致脑出血风险增加。
误导用药
掩盖病情
药物相互作用
随意使用止痛药、镇静剂等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脑中风患者常伴随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自行用药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等待观察潜在危害
脑中风病情发展迅速,等待观察可能导致病情恶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错过治疗时机
未及时接受治疗的脑中风患者可能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如偏瘫、失语等。
神经功能受损
严重脑中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危及生命
不当体位调整后果
延误康复
不恰当的体位调整还可能影响后期康复效果,导致长期卧床、残疾等。
03
错误的体位可能导致呕吐物堵塞气道,引发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02
引发并发症
加重脑缺血
不恰当的体位调整可能导致脑部血流进一步减少,加重脑缺血症状。
01
院前预防策略
05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应通过药物治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