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临产急救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紧急征兆识别
01
临产基础知识
03
现场急救措施
04
特殊场景处理
05
团队协作机制
06
产后护理指导
01
临产基础知识
分娩阶段划分标准
第一产程
从宫缩开始到宫颈口全开,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01
第二产程
从宫颈口全开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可能仅需几分钟至1小时。
02
第三产程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30分钟。
03
生理变化识别要点
宫缩是分娩的重要标志,其特点为规律性、对称性、极性与缩复作用。
宫缩
胎儿下降感
见红
孕妇自觉上腹部较前舒适,进食量增多,呼吸较轻快,是由于胎儿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使子宫底下降的缘故。
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有少量出血,与宫颈管内粘液栓相混并排出,称为见红。
急救护理核心意义
产妇安全
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包括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处理分娩并发症等。
胎儿安全
促进分娩进程
急救护理同样关注胎儿的安全,包括监测胎心、胎动情况,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急救护理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护理,如给予产妇心理安慰、指导呼吸和放松技巧等,帮助产妇顺利度过分娩过程。
1
2
3
02
紧急征兆识别
真假宫缩辨别方法
宫缩持续时间
宫缩位置
宫缩强度
宫缩伴随症状
真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假宫缩持续时间短,间隔时间不规律。
真宫缩强度逐渐增强,伴有疼痛或不适感;假宫缩强度较弱,不会逐渐增强。
真宫缩从子宫底部开始,逐渐扩散至整个腹部;假宫缩通常只发生在腹部一侧或下腹部。
真宫缩通常伴随宫颈扩张和胎儿下降感;假宫缩则无此症状。
破水表现
孕妇突然感到有较多液体从阴道流出,无法控制。
羊水颜色
正常羊水呈无色或淡黄色,若呈现绿色、黄色或混有胎粪,则可能表明胎儿宫内窘迫。
破水后处理
孕妇应立即平躺,垫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垂和羊水流失过多,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风险评估
破水可能导致早产、脐带脱垂、胎儿窘迫等风险,需及时评估和处理。
破水特征与风险评估
出血异常判断标准
出血量评估
出血颜色与性质
出血伴随症状
及时处理
孕妇在孕期应了解正常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如出血量超过月经量,则视为异常。
正常出血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若出血呈鲜红色且量大,可能表示胎盘早剥或前置胎盘等危险情况。
如伴有剧烈腹痛、头晕、心慌等症状,可能表明孕妇出现休克或严重贫血。
一旦发现异常出血,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处理。
03
现场急救措施
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并略分开,以增加腹部空间,减轻胎儿对产道的压迫。
体位调整操作规范
协助孕妇采取合适体位
在孕妇臀部下方垫上软垫或枕头,使臀部抬高约15-30厘米,有助于胎儿头部顺利进入产道。
抬高孕妇臀部
告知孕妇不要过度用力或屏气,以免消耗体力或造成胎儿缺氧。
避免过度用力
呼吸指导技术要点
指导孕妇进行深呼吸,吸气时放松全身肌肉,呼气时缓慢放松,以减轻紧张情绪。
深呼吸放松
当宫缩开始时,指导孕妇深吸一口气并屏气,然后向下用力,帮助胎儿向下移动。
呼吸与用力配合
提醒孕妇避免呼吸急促或过度通气,以免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避免呼吸急促
紧急接生基础手法
保护会阴
清理呼吸道
娩出胎儿
在胎儿娩出时,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保护会阴,避免撕裂伤。
当胎儿头部露出时,接生者应根据分娩机制轻轻旋转胎儿,使其顺利娩出。
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清理其呼吸道内的羊水、血液等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受凉。
04
特殊场景处理
早产临产应对方案
孕妇在孕28-37周之间,如果出现规律宫缩、宫颈扩张、阴道出血等症状,可能是早产临产,需立即就医。
识别早产症状
紧急联系医疗机构
急救处理
早产临产情况危急,应立即联系医疗机构,并尽量保持卧位,减少宫颈扩张。
在医护人员到来前,采取稳定孕妇情绪、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等急救措施。
多胎妊娠急救流程
识别多胎妊娠风险
多胎妊娠容易导致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风险,需加强孕期保健和监测。
01
紧急剖宫产
多胎妊娠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胎儿窘迫、胎位不正等情况,常需紧急剖宫产。
02
产后观察与护理
多胎妊娠分娩后,需密切观察产妇宫缩、出血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并发症。
03
并发症应急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对于孕妇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紧急降压和对症治疗。
胎盘早剥
产后出血
孕妇出现腹痛、阴道出血、胎心异常等症状,可能是胎盘早剥,需立即终止妊娠,进行紧急剖宫产。
胎儿娩出后,产妇出现大量阴道出血,需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等急救措施。
1
2
3
05
团队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