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查房.pptx
文件大小:2.5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2.84千字
文档摘要

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诊断与评估

01

疾病概述

03

治疗管理原则

04

护理重点措施

05

并发症处理

06

查房总结要点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标准

指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根据血压升高的程度和是否有蛋白尿、器官功能损害等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

流行病学特点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

高发病率

高危人群

危害严重

高龄孕妇、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患者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人群。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儿的危害严重,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胎儿也可能出现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等。

病理生理机制

血管内皮损伤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进而促进血压升高。

炎症反应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被认为是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

遗传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较高。

02

诊断与评估

临床诊断标准

血压升高

器官功能损害

尿蛋白

胎盘功能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

随机尿蛋白≥,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0mg/24h,或尿蛋白/肌酐≥0.3。

包括心、脑、肾、肝等器官的功能损害。

胎盘功能不全、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过少等。

实验室检查指标

血常规

关注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指标,以判断贫血或血液浓缩。

01

尿常规

了解尿蛋白、尿糖、尿酮体等情况,有助于评估肾功能和糖尿病。

02

肝肾功能

检查肝酶、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以评估肝肾功能。

03

凝血功能

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以判断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04

病情分级方法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伴或不伴蛋白尿,无器官功能损害。

轻度

中度

重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伴蛋白尿,可有轻度器官功能损害。

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伴蛋白尿和器官功能损害,如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水肿等。

03

治疗管理原则

非药物干预措施

控制体重增长

孕期应每月监测体重,控制体重增长速度,以避免过度肥胖。

饮食调整

减少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禽、蛋、奶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定期监测血压

孕期应定期监测血压,尤其是高龄孕妇,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降压药物选择

6px

6px

6px

为妊娠期间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

甲基多巴

为妊娠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但可能会导致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

肼屈嗪

可用于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但需要注意监测心率变化。

硝苯地平

01

03

02

在妊娠期间应谨慎使用,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

利尿剂

04

终止妊娠时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

当病情严重,威胁母儿安全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胎儿状况

如果胎儿出现宫内发育迟缓、窘迫等情况,应提前终止妊娠。

母体器官功能

当母体器官功能受损,如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等,应及时终止妊娠。

孕周

如果孕周已超过37周,可考虑终止妊娠以降低母儿风险。

04

护理重点措施

血压监测规范

血压监测频率

每次产检时应测量血压,并记录在孕妇手册上,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升高。

01

血压监测方法

使用标准血压计和袖带进行测量,孕妇应静坐5分钟后进行,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02

高血压诊断标准

孕妇血压≥140/90mmHg,或比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即可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

03

子痫预防策略

对有妊娠期高血压、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等病史的孕妇进行筛查,以及时发现子痫前期。

高危孕妇筛查

孕妇出现血压升高时,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压、预防子痫的发生。

药物治疗

保证孕妇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应低盐、高蛋白,有助于预防子痫。

休息与饮食

胎儿监护要点

胎儿电子监护

定期做胎心电子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03

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每日记录胎动次数,如发现胎动减少或消失,及时咨询医生。

02

胎动监测

胎儿生长发育监测

通过B超等检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问题。

01

05

并发症处理

监测血压和尿蛋白

每日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