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
XXX
日期
日期:
子宫内膜疾病的超声诊断
Contents
目录
子宫内膜疾病概述
超声检查技术要点
常见病变超声特征
鉴别诊断流程
临床应用场景
报告与质量控制
PART
01
子宫内膜疾病概述
疾病分类与病理基础
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比例失衡,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
子宫内膜局限性过度增生形成的突出性病变,常带有蒂部。
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增殖,常伴有肌层浸润和其他器官转移。
子宫内膜受到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为细菌、病毒等。
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早期发现病变
辅助诊断
监测治疗效果
随访与复查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的异常增厚、回声不均等病变。
超声检查可以辅助临床医师鉴别子宫内膜病变的良恶性,为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监测子宫内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超声检查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的随访和复查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
常见症状与高危人群
异常子宫出血、月经不规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下腹部疼痛等。
常见症状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生育或晚育、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等。
高危人群
PART
02
超声检查技术要点
经阴道超声操作规范
探头选择
选用高频阴道探头,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01
操作手法
探头轻柔地放入患者阴道,调整角度和深度,全面扫查子宫和附件区域。
02
扫查切面
包括矢状面、横切面及冠状面等多个切面,全面评估子宫内膜及肌层情况。
03
注意事项
操作前需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图像质量;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感染。
04
多普勒血流参数分析
6px
6px
6px
反映血管床阻力,子宫内膜病变时RI值常升高。
血流阻力指数(RI)
测量子宫内膜及肌层内血流速度,对判断子宫内膜血供有重要意义。
血流速度
反映血流的搏动性,与血管弹性及阻力有关,有助于鉴别病变性质。
搏动指数(PI)
01
03
02
观察血流在子宫内膜及肌层内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定位病变区域。
血流分布
04
三维超声成像优势
立体成像
切割功能
体积测量
多平面同时显示
三维超声可重建子宫及内膜的立体图像,更直观地显示病变形态。
通过切割功能,可逐层显示子宫内膜及肌层结构,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可准确测量病变体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可同时显示多个平面图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PART
03
常见病变超声特征
子宫内膜息肉鉴别
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特征
宫腔内可见一个或多个乳头状突起,边界清晰,内部呈均匀低回声或等回声,子宫内膜基底层可见。
子宫内膜息肉的血流特征
子宫内膜息肉与肌瘤的鉴别
息肉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呈条状、点状,可记录到动脉频谱,RI(阻力指数)多大于0.4。
肌瘤常呈球形,有假包膜,内部回声多呈漩涡状,而息肉呈乳头状突起,内部回声较均匀。
1
2
3
内膜增生异常表现
子宫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内膜与肌层分界清晰,有时可见扩张的腺体呈筛网状。
内膜增生过长的超声特征
内膜内血流信号增多,呈点状或短条状,分布紊乱,RI多小于0.6。
内膜增生过长的血流特征
需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病变进行鉴别,必要时需结合病理检查。
内膜增生过长的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典型征象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分期
超声可观察肌层浸润深度及是否累及宫颈,有助于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
03
病灶内血流信号丰富,呈杂乱血流,RI多小于0.4,可探及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
02
子宫内膜癌的血流特征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特征
宫腔内可见不规则团块状回声,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伴有宫腔积液。
01
PART
04
鉴别诊断流程
超声图像特征
子宫内膜增生时,超声图像常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增强,有时可见宫腔内不规则的强回声光团;而子宫内膜癌则表现为宫腔内不均质的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可伴有肌层浸润。
与内膜增生的区分要点
血流动力学特点
子宫内膜增生时,子宫内膜及子宫肌层的血流信号无明显异常或仅见少许星点状血流;而子宫内膜癌则血流丰富,血流阻力指数降低,常可探及异常血流频谱。
病史与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增生常见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和经量过多;而子宫内膜癌则多见于绝经后阴道流血或绝经过渡期月经异常。
子宫肌瘤压迫征象辨别
子宫肌瘤压迫时,子宫形态可能发生改变,出现子宫局部隆起或子宫整体增大。
子宫形态改变
宫腔线移位
肌瘤内部回声
子宫肌瘤压迫宫腔时,宫腔线可能发生移位或变形,子宫内膜的超声图像也可能出现相应的改变。
子宫肌瘤内部回声通常呈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这与其内部的结构和成分有关,有助于与子宫内膜病变进行鉴别。
妊娠相关疾病排除方法
通过超声可明确宫内是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