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pptx
文件大小:2.7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3.48千字
文档摘要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基础认知

02

常见乳腺疾病解析

03

自我检测与筛查

04

预防保健策略

05

诊疗路径说明

06

患者健康管理

01

疾病基础认知

乳腺系统结构与功能

乳腺结构

乳腺由乳腺腺体、导管系统、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其中乳腺腺体是乳汁生成的主要组织。

01

乳腺功能

乳腺具有泌乳和排乳的功能,同时参与性活动和女性第二性征的维持。

02

乳头乳晕

乳头是乳汁排出的通道,乳晕是乳头周围的色素沉着区域,具有保护乳头和调节乳汁排出的作用。

03

高发疾病类型概述

乳腺结节

乳腺癌

乳腺增生症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内形成的结节状肿块,常见于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等疾病。

乳腺组织增生与退化不全导致的乳腺结构紊乱,表现为乳房胀痛和肿块。

乳腺细胞恶性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

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织同时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发病率

年龄分布

地域差异

遗传因素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乳腺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乳腺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可能与地区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部分乳腺疾病具有遗传倾向,家族史是评估个体患病风险的重要参考因素。

02

常见乳腺疾病解析

乳房肿块

是乳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患者因发现乳房肿块而就医。

乳头溢液

非哺乳期妇女出现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浆液性或脓性溢液,应警惕乳腺癌可能。

乳房皮肤改变

乳房皮肤出现凹陷、水肿、皮肤增厚、粗糙、毛孔增大等橘皮样改变,应警惕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易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导致腋窝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活动度差。

乳腺癌早期预警信号

乳腺增生临床表现

乳房疼痛

乳腺增生患者常表现为乳房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通常是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乳房肿块

乳腺增生患者的乳房内可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质地中等或稍硬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有触痛。

乳头溢液

乳腺增生患者少数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自发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淡乳白色,少数经挤压乳头可见溢出溢液。

月经失调

乳腺增生患者可出现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周期不稳定,经量稀少或色淡,少数患者可伴有痛经。

乳汁淤积有利于侵入细菌的生长繁殖,是乳腺炎的重要发病因素。

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细菌也可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而致感染。

乳头内陷或过小会影响哺乳,使乳汁不易排出而淤积,从而导致乳腺炎的发生。

乳房外伤如挤压、撞击等,可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瘀血,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引发乳腺炎。

乳腺炎发病诱因

乳汁淤积

细菌入侵

乳头内陷或过小

乳房外伤

03

自我检测与筛查

标准乳房自检手法

检查乳头和乳晕

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分泌物或出血,同时检查乳晕周围是否有皮肤凹陷或湿疹样改变。

03

使用手指指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轻轻触摸乳房,感受是否有肿块、硬结或疼痛。

02

触摸乳房

观察乳房外观

站在镜子前,观察乳房大小、形状、皮肤颜色及乳头有无分泌物等。

01

触诊异常判断标准

肿块

皮肤改变

乳头异常

疼痛

触摸到乳房内有明显的肿块或硬结,需进一步排查是否为乳腺疾病。

乳房皮肤出现凹陷、水肿、红肿、溃烂或呈“橘皮样”改变,可能是乳腺疾病的症状。

乳头出现血性、脓性分泌物,或乳头内陷、偏移等,可能是乳腺疾病的表现。

乳房出现持续性或周期性疼痛,尤其是与月经周期无关的疼痛,需警惕乳腺疾病。

医学影像筛查建议

乳腺超声

是乳腺疾病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操作简便等优点,可显示乳腺内肿块的形态、大小、回声等特征。

乳腺X线摄影(钼靶)

适用于乳腺超声发现异常或40岁以上的女性,可显示乳腺内微小钙化、结构扭曲等早期乳腺癌的征象。

乳腺MRI

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适用于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但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一般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活检

当乳腺超声、钼靶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需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是确诊乳腺疾病的“金标准”。

04

预防保健策略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多食用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保持健康体重,降低乳腺疾病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乳腺疾病的发生风险。

减少压力

学会减压,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抑郁。

高危人群防护要点

遗传因素

良性乳腺疾病

激素水平

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