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救护.pptx
文件大小:3.1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2.97千字
文档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救护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概述

02

诊断标准

03

急救处理流程

04

护理干预要点

05

并发症处置

06

预后与康复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由于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

定义

ARDS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泡和肺间质水肿,进而引起弥散功能障碍和肺顺应性降低,最终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及高危人群

病因

ARDS的病因多样,包括肺炎、误吸、肺挫伤、脓毒症、急性胰腺炎等,也可由吸入有毒气体、氧中毒、输血等因素引起。

01

高危人群

存在肺部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创伤、手术、长期卧床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婴幼儿、肥胖者等。

02

主要临床表现

01

症状

ARDS患者早期可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甚至昏迷。

02

体征

ARDS的体征主要包括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口唇和甲床发绀等,晚期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

02

诊断标准

最新国际诊断指南

急性起病

氧合指数降低

胸部影像学检查

排除其他疾病

患者通常在1周内出现呼吸困难,并且病情迅速进展。

PaO2/FiO2≤300mmHg是诊断ARDS的必要条件。

X线胸片或CT显示双肺渗出性改变,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需排除心衰、肺栓塞、肺炎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

与心源性肺水肿鉴别

与急性肺栓塞鉴别

ARDS患者的心功能通常正常,而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则有心衰表现。

ARDS患者通常不会出现胸痛、咯血等症状,而急性肺栓塞患者则常见这些症状。

鉴别诊断要点

与肺炎鉴别

ARDS患者的肺部炎症通常是非特异性的,而肺炎患者则常有明确的感染症状和体征。

与急性间质性肺炎鉴别

ARDS患者的肺部病变通常是弥漫性的,而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病变则局限于肺间质。

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生物标志物检测

X线胸片或CT是ARDS诊断的重要手段,可显示双肺渗出性改变,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ARDS患者的PaO2通常降低,PaCO2可能正常或降低,pH可能升高或降低。

ARDS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但也可能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

ARDS患者血清中某些生物标志物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等可能升高,有助于诊断。

03

急救处理流程

了解患者发病前的基础疾病、发病诱因、症状表现等。

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缓解患者低氧血症。

对于呼吸道阻塞严重或呼吸衰竭患者,需紧急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

初始评估与气道管理

评估患者病史

呼吸道通畅

氧疗

紧急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策略选择

保护性通气策略

采用较低的潮气量、较高的PEEP,以降低肺泡压力,避免肺泡过度扩张。

肺复张策略

通过肺复张手法或机械通气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复张。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在保证氧合的情况下,允许一定程度的CO2潴留,以减轻肺损伤。

个体化机械通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

液体平衡控制原则

限制液体入量

胶体渗透压

利尿剂应用

监测液体平衡

避免过多液体输入加重肺水肿和呼吸窘迫。

通过输注胶体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肺水肿吸收。

在循环稳定的前提下,应用利尿剂促进体内液体排出。

密切监测患者液体出入量,确保液体平衡,避免脱水或液体过负荷。

04

护理干预要点

呼吸道精细护理

气道管理

呼吸机辅助通气

氧疗护理

气道湿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分泌物积聚和坠积。

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调整吸氧浓度和方式,避免氧中毒和二氧化碳潴留。

对于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应按需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

使用湿化器或雾化吸入等方式,保持气道湿润,降低痰液黏稠度,利于痰液排出。

循环系统监测指标

心率监测

定时监测患者心率,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动过速等情况。

02

04

03

01

中心静脉压监测

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了解患者血容量和心功能状态,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血压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血压,确保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对患者造成损害。

尿量监测

记录患者每小时尿量,评估肾功能和体液平衡情况,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继发感染预防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

口腔护理

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皮肤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预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