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院前急救及包扎.pptx
文件大小:2.91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2.5千字
文档摘要

院前急救及包扎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现场评估与响应01急救体系概述03创伤包扎核心技术04特殊伤情处置流程05急救物资管理规范06公众急救能力建设

急救体系概述01

院前急救定义与作用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发病或受伤后,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护。定义及时救治患者,减少疾病和伤情的恶化,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作用院前急救是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后续治疗效果。重要性

急救黄金时间原则重要性急救黄金时间是指患者发病或受伤后的最初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是救治患者的关键时期。01急救时间原则在急救黄金时间内,迅速判断患者状况,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02时间敏感性急救时间的紧迫性要求急救人员具备快速判断和处置的能力,尽快到达现场并实施急救。03

基础生命支持链6px6px6px迅速识别患者状况,拨打急救电话或寻求他人帮助。识别与呼救对于出血的患者,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防止血液流失过多。快速止血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及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基本生命体征。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010302对于受伤部位进行包扎和固定,防止二次损伤和污染。包扎与固定04

现场评估与响应02

环境安全判断方法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如交通状况、地形、建筑物稳定性等。实地查看环境评估危险物品观察患者状态识别并远离可能造成伤害的危险物品,如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等。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是否处于昏迷、是否受到威胁等。

伤情分级识别标准包括呼吸、心跳、瞳孔反应等,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生命危险状态。初步判断生命体征根据伤口、出血、疼痛等情况,初步评估伤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评估伤害程度根据伤情分级,确定处理的优先级,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重伤,再处理轻伤。确定优先处理顺序

紧急呼救信息要素拨打紧急电话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如120、110等。01报告关键信息简要说明患者伤情、所在地点、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以便救援人员快速定位并展开救援。02保持冷静与配合在紧急呼救过程中,保持冷静,配合调度员的询问,以便获得更有效的救援。03

创伤包扎核心技术03

敷料选择与消毒规范无菌操作在拆敷料和更换敷料时,要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污染伤口。03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避免感染。02消毒流程敷料种类根据伤口情况选择适合的敷料,如纱布、棉垫、敷料贴等。01

环形包扎与螺旋包扎法适用于肢体粗细相近的部位,如手腕、脚踝等,将敷料环绕伤口,用绷带固定。环形包扎螺旋包扎法注意事项适用于肢体粗细不同的部位,如手臂、大腿等,将敷料以螺旋状环绕伤口,用绷带固定。包扎时要保持绷带张力适中,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受阻或过松导致敷料脱落。

在关节处放置软垫,再用绷带进行“8”字形包扎,以固定关节。关节部位包扎将受伤手指(脚趾)与相邻手指(脚趾)固定在一起,避免关节弯曲。手指(脚趾)固定固定时要保持关节功能位,避免长时间固定导致关节僵硬。注意事项关节部位固定技巧

特殊伤情处置流程04

动脉出血止血策略压迫止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用力压迫伤口,以减缓或停止动脉出血。01抬高伤肢将出血的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减少出血量和缓解疼痛。02紧急就医动脉出血通常较为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接受治疗。03

骨折临时固定原则6px6px6px减少骨折部位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和疼痛。制动止痛使用夹板、绷带等工具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保持稳定。恰当固定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尝试将骨折部位复位,但不可随意移动。手法复位010302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确保骨折愈合良好。就医检查04

烧伤降温处理步骤远离火源冷水冲洗去除衣物覆盖伤口迅速远离火源或其他热源,确保安全。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烧伤程度。轻轻去除烧伤部位的衣物,避免粘连和进一步损伤。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覆盖伤口,防止感染。

急救物资管理规范05

急救包配置标准急救用品急救包内应配备常用的急救用品,如绷带、纱布、止血带、消毒棉球、医用胶布、剪刀、镊子等。药品配备急救器械应配备常用的急救药品,如止血药、止痛药、抗感染药、抗过敏药、解毒药等,以及应急的输液用品。应配置一些急救器械,如急救箱、担架、颈托、呼吸面罩、氧气瓶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123

器械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需对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器械消毒使用前需检查器械的完好性和功能状态,确保能够正常使用。器械检查使用时应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避免误伤患者或造成器械损坏。器械使用

耗材定期更换制度定期更换对于易耗品和易过期的耗材,如绷带、纱布、消毒棉球等,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有效性。01定期检查对于不常用的器械和耗材,应定期检查其完好性和有效性,如有问题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