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通气与呼吸囊使用操作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操作前准备事项
03
标准操作流程
04
关键注意事项
05
清洁与维护规范
06
技能强化与质控
01
基本原理与适应症
01
基本原理与适应症
PART
正压通气的生理作用
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正压通气可以增加肺泡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
03
通过呼吸囊或呼吸机的正压作用,使肺泡内压逐渐降低,二氧化碳从肺泡内排出,完成呼气动作。
02
呼气时肺泡内压高于大气压
吸气时肺泡内压低于大气压
通过呼吸囊或呼吸机产生正压,使肺泡内压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氧气进入肺泡,完成气体交换。
01
呼吸囊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囊
由软质材料制成,具有可压缩性和弹性,能够储存和释放氧气。
01
单向阀门
确保氧气只能进入呼吸囊,防止呼气时气体逆流回呼吸囊。
02
压力指示器
显示呼吸囊内的压力,便于医护人员调节正压通气的压力。
03
连接管
用于连接呼吸囊和面罩或气管插管,确保氧气能够顺利输送到患者体内。
04
临床适用场景与禁忌
正压通气适用于呼吸衰竭、呼吸窘迫、低氧血症等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以及手术期间需要全身麻醉的患者。
适用场景
对于气胸、大量胸腔积液、肺大泡等患者,正压通气可能加重病情,应谨慎使用或禁用。对于昏迷或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避免长时间使用呼吸囊辅助通气。
禁忌症
02
操作前准备事项
PART
呼吸囊检查
检查呼吸囊是否完好无损,无破损或漏气现象,挤压后能否快速复原。
阀门检查
确保阀门功能正常,可正常开启和关闭,且与呼吸囊连接紧密。
压力表检查
压力表是否完好,指针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确保测量准确。
辅助配件检查
如连接管、面罩等是否齐全,无损坏且清洁。
设备完整性检查
患者气道评估要点
6px
6px
6px
评估患者气道是否畅通,有无异物或分泌物堵塞。
气道开放程度
测量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生命体征监测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判断是否存在呼吸困难。
呼吸状况
01
03
02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消除恐惧和紧张情绪,确保患者配合操作。
心理状态评估
04
备好急救药物、吸引装置、氧气等辅助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辅助物资准备
确保急救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急救设备检查
01
02
03
04
确保操作环境安静、宽敞、明亮,且空气流通良好。
环境要求
操作台应清洁、平整,便于放置设备和进行急救操作。
操作台准备
环境与辅助物资配置
03
标准操作流程
PART
呼吸囊与面罩连接方法
确保呼吸囊无漏气、面罩无破损,且大小适中。
检查呼吸囊与面罩
将面罩紧密地罩在患者的口鼻处,并固定好,再将呼吸囊与面罩连接,确保连接处紧密。
连接方式
挤压呼吸囊,检查面罩与患者面部是否紧贴,有无漏气现象。
检查连接效果
手部挤压节奏控制
挤压频率
每分钟挤压10-12次,以维持患者的正常通气。
01
挤压力度
以能感知到患者胸廓起伏为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气体进入胃部。
02
挤压与放松时间
每次挤压时间应持续1秒左右,然后放松,让呼吸囊自然回弹。
03
通气效果观察指标
呼吸音
倾听患者的呼吸音,判断是否通畅,有无异常呼吸音。
03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评估通气效果。
02
生命体征
胸廓起伏
观察患者胸廓是否随着挤压呼吸囊而起伏,以判断通气是否有效。
01
04
关键注意事项
PART
压力与潮气量调节
必须连续监测患者气道压力,确保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压力监测
潮气量设置
呼吸频率调节
根据患者体重和病情,设置合适的潮气量,避免过大或过小。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呼吸频率,确保通气有效且舒适。
成人和儿童的气道结构和生理特征不同,需选用不同的呼吸囊和压力设置。
成人与儿童
对于存在呼吸系统疾病或肺部病变的患者,操作时需特别注意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
病理情况
对于孕妇、肥胖患者等特殊情况,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呼吸囊的使用方法和压力。
特殊情况
不同人群操作差异
紧急情况应对措施
呼吸暂停
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暂停,应立即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01
呼吸窘迫
若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应立即调整呼吸囊的压力和潮气量,以缓解患者症状。
02
设备故障
如呼吸囊出现故障或压力异常,应立即更换设备或采取其他替代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03
05
清洁与维护规范
PART
使用后消毒流程
消毒剂选择
消毒时间
消毒方法
消毒后处理
选用专用、高效、无腐蚀性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要求稀释和使用。
将正压通气与呼吸囊各部件拆卸后,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确保所有表面和缝隙均被覆盖。
按照消毒剂说明书要求的时间进行消毒,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