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急救法演讲人:日期:
目录02紧急处置流程01症状识别与评估03肾上腺素应用规范04辅助医疗措施05转运与后续治疗06预防与教育培训
01症状识别与评估
早期体征监测呼吸急促或喘息,可能是过敏性休克早期的表现。呼吸急促或困难出现皮肤潮红、瘙痒或局限性水肿,如眼睑、口唇、手脚等部位的肿胀。皮肤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也可能是过敏性休克的早期表现。胃肠道症状
严重程度分级出现轻微的皮肤症状,如皮肤瘙痒、潮红等,但呼吸、循环系统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出现明显的皮肤症状,如弥漫性红斑、肿胀等,以及轻微的呼吸或循环系统症状,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头晕、意识模糊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病因快速判断过敏史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特别是对于药物、食物、昆虫咬伤等常见过敏源。01环境因素考虑患者发病前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可能接触到过敏源,如花粉、尘螨等。02症状特点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如皮肤症状、呼吸症状、胃肠道症状等,综合判断可能的过敏源。03
02紧急处置流程
体位管理与呼吸保障给予氧气如有条件,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缓解缺氧症状。03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气道。0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让患者平躺采取头低脚高的体位,确保脑部血液供应。01
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心肺复苏为患者输注抗过敏药物及生理盐水,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随时准备应对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开放气道与循环支持
环境控制与安全隔离立即将患者移至安全环境,避免再次接触过敏物质。迅速脱离过敏原保持环境安静做好安全防护减少噪音刺激,使患者保持安静状态,降低机体耗氧量。确保患者周围无危险物品,防止患者因意识模糊而发生意外。
03肾上腺素应用规范
给药途径与时机01给药途径肾上腺素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方式给药,可选部位为大腿外侧或臀部肌肉。02给药时机在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时,如呼吸急促、喉头水肿等,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以迅速缓解症状。
0.3-0.5毫克,可根据患者情况重复使用。成人剂量按体重计算,每次每公斤体重0.01毫克,最大剂量不超过0.5毫克。儿童剂量0102标准剂量计算
禁忌症与二次给药肾上腺素禁用于心脏病、高血压、甲亢等患者,以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禁忌症若患者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可根据情况在第一次给药后15-30分钟进行第二次给药。二次给药
04辅助医疗措施
高流量吸氧配置设置氧流量为6-8升/分钟,以确保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氧气流量吸氧方式监测氧饱和度采用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以提高患者吸氧效果。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实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确保氧合效果。
静脉通路建立通路选择优先选用上肢静脉,避免选用下肢静脉,以提高输液速度。01通路数量建立两条及以上静脉通路,以确保急救药物的及时输注。02通路维护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防止药液外渗和血管损伤。03
生命体征持续监护监测设备使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确保生命体征的准确监测和记录。03密切监测,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如有异常随时调整急救措施。02监测频率监测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01
05转运与后续治疗
转运条件与时机病情稳定在转运前应确保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无严重呼吸困难、低血压或心跳呼吸骤停等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医疗设备齐全专业医护人员陪同转运过程中需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氧气、心电监测、气管插管等,以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时需有专业医护人员陪同,以便随时处理突发状况。123
院内抢救协同机制在转运前应与接收医院联系,提前通知患者病情,以便做好抢救准备。提前通知协同抢救抢救记录到达医院后,应由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变态反应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抢救,协同制定治疗方案。抢救过程中需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抢救措施及用药情况,以便后续总结和分析。
并发症预防观察在抢救和转运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呼吸、循环等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喉头水肿是过敏性休克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喉头水肿
06预防与教育培训
过敏原主动规避携带警示标识将过敏原信息制成标识,随身携带或佩戴,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醒他人。03通过避免过敏原接触,预防过敏性休克发生,如避免食用过敏食物,远离致敏环境。02避免接触识别过敏原尽可能明确导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原,如药物、食物、昆虫等。01
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可减轻过敏症状。抗组胺药物如氧气面罩、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