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伤的院内急救
演讲人:XXX
日期:
1
2
3
并发症紧急处理
心肺复苏与循环支持
初始评估与现场处置
目录
4
5
6
预后管理与预防
持续监测与护理
药物治疗方案
目录
01
初始评估与现场处置
电源脱离与安全确认
确保患者与电源安全分离,避免电流继续伤害。
立即切断电源
救援人员需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靴或使用干燥的木棒等非导电物品,确保自身安全。
救援人员安全措施
了解电源类型(交流或直流)、电压大小及电源状态,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确认电源类型与状态
生命体征快速评估
神经系统评估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受损。
03
检查患者脉搏、心率、血压等循环指标,评估心脏功能及血容量。
02
循环状况
气道与呼吸
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是否平稳,如有异常需立即处理。
01
基础伤情分级判定
患者仅有一过性神志丧失、头晕、恶心、心悸、耳鸣、局部疼痛或灼伤,生命体征平稳。
轻度电击伤
中度电击伤
重度电击伤
患者出现持续昏迷、呼吸浅慢、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局部烧伤严重、肌肉抽搐等症状,需紧急处理。
患者出现深昏迷、呼吸停止或微弱、心室纤颤或停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02
心肺复苏与循环支持
心肺复苏标准流程(CPR)
C(胸外按压)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是恢复血液循环的重要手段,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段,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至关重要,可以采用仰头举颏法或推举下颌法来开放气道。
在无法自主呼吸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1秒以上,使胸廓隆起。
1
2
3
除颤仪应用时机选择
尽早除颤
尽早使用除颤仪是治疗心室颤动的关键,每延迟一分钟,患者的存活率就会降低。
01
心电图监测
在除颤前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以确定患者心律情况,并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02
除颤能量选择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一般情况下,首次除颤能量为150-200焦耳。
03
高级生命支持(ALS)配合
药物治疗
呼吸支持
气道管理
在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同时,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肾上腺素、胺碘酮等,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在高级生命支持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更为专业的气道管理,如使用气管插管、喉罩等工具,确保呼吸道通畅。
对于无法进行自主呼吸的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03
并发症紧急处理
立即进行心电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和心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电复律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可考虑进行电复律治疗。
心脏起搏治疗
对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需紧急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心律失常针对性干预
深部烧伤清创原则
尽早清创
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减少感染风险,同时有助于创面愈合。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在清创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的重要器官和组织,如神经、血管、肌腱等。
彻底清创
尽可能清除所有坏死组织和异物,直至露出健康组织为止。
预防感染
清创后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防止创面感染。
横纹肌溶解症防治
早期识别
停用相关药物
碱化尿液
液体治疗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肌肉疼痛、无力、肿胀等症状,及时检测血清肌酶水平,以便早期发现横纹肌溶解症。
对于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β2受体激动剂等,应立即停用。
给予患者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以碱化尿液,减少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的沉积,预防急性肾衰竭。
大量补液,促进肌红蛋白排出,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04
药物治疗方案
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
6px
6px
6px
适用于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可用于治疗各种室上性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普鲁卡因胺
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特别在心肌梗死后或心导管检查时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
01
03
02
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尤其是心肌病变或心力衰竭时。
索他洛尔
04
液体复苏与电解质平衡
生理盐水
用于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脱水状态,维持电解质平衡。
01
林格氏液
在大量输注时,更接近血浆的电解质成分,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
02
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等,用于恢复血容量,提高胶体渗透压。
03
钾离子补充
根据血钾浓度调整,维持心肌细胞电生理稳定。
04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指征
开放性伤口
电击伤后皮肤破损,易受细菌感染,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02
04
03
01
免疫低下患者
电击伤后患者免疫力下降,易感染,需预防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