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应急救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基础概念解析
02
症状识别与评估
03
急救核心步骤
04
药物应用规范
05
并发症处置策略
06
预防与长期管理
01
基础概念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人体接触某些物质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分为I型、II型、III型和IV型。I型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等。
定义与分类标准
过敏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人可能只出现轻微皮疹,而有些人则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诱因识别
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
空气中的过敏原
如花生、牛奶、鸡蛋、海鲜等。
食物过敏原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类药物。
药物过敏原
如化妆品、染料、橡胶等。
接触过敏原
过敏原进入人体后,与免疫系统中的IgE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活性介质。
过敏反应还可能引发全身性反应,如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症状。
组胺等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水肿、瘙痒等症状。
过敏原进入途径不同,引起的过敏反应类型和程度也不同。
病理机制简述
02
症状识别与评估
呼吸系统
呼吸急促、气喘、喉头水肿、呼吸道阻塞等。
01
皮肤
瘙痒、红斑、皮疹、水肿等。
02
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03
心血管系统
心悸、低血压、晕厥等。
04
典型临床表现
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
仅有皮肤症状,如红斑、瘙痒等,无呼吸困难和喉头水肿。
01
中度
出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腹痛、呕吐等症状。
02
重度
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喉头严重水肿、低血压、晕厥等,甚至危及生命。
03
高危人群特征
曾经对某种物质或药物过敏。
有过敏史
家族中有过敏病史。
家族遗传
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或患有其他疾病。
体质较弱
长期接触或多次暴露于过敏原环境中。
接触过过敏原
03
急救核心步骤
环境安全与呼救
立即将患者从过敏原中移开,避免再次接触。
迅速远离过敏原
呼叫急救服务
确保环境安全
在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呼叫急救服务,如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
确保患者所处环境通风良好,避免拥堵和人群聚集。
患者体位管理
保暖与防暑
保持患者体温,避免过冷或过热,同时防止中暑。
03
适当抬高患者下肢,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02
抬高下肢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01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应尽快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迅速缓解过敏症状,挽救患者生命。
急救药物优先顺序
肾上腺素注射
抗组胺药物可减轻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等。但需注意,抗组胺药物不能替代肾上腺素在严重过敏反应中的首要地位。
抗组胺药物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但起效较慢。在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无法控制病情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然而,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较大,需谨慎使用。
糖皮质激素
04
药物应用规范
肾上腺素使用要点
当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急促、喉头水肿等情况时,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
紧急情况下迅速使用
一般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使用。
用药剂量和途径
使用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症状是否缓解,如有需要可重复使用。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抗组胺药物选择
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
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等优点。
避免与酒精同时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抗组胺药物与酒精同时使用可能加重嗜睡等副作用。
部分抗组胺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
2
3
糖皮质激素适应症
严重过敏反应
如喉头水肿、严重哮喘等,可迅速缓解病情。
01
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组织水肿和炎症。
02
长期使用需慎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皮肤萎缩、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3
05
并发症处置策略
气道阻塞应对措施
给予氧气治疗
及时给予患者氧气,以缓解缺氧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
03
可借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器械,确保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确认并清除呼吸道异物
迅速采取背部拍击、腹部推压等急救措施,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01
给予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等晶体液体,以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扩充血容量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
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脏器灌注压,改善微循环。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循环衰竭支持方案
二次反应预防控制
迅速去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避免再次接触,防止病情恶化或复发。
尽早去除过敏原
观察病情变化
应用抗过敏药物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