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及脊髓疾病的护理常规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护理评估要点
01
疾病概述
03
术前护理规范
04
术后护理措施
05
并发症防控
06
康复指导体系
疾病概述
01
常见疾病分类
脊柱疾病
包括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裂等。
01
脊髓疾病
包括脊髓损伤、脊髓炎、脊髓肿瘤等。
02
脊柱及脊髓联合病变
如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脊柱结核侵犯脊髓等。
03
病理机制简介
脊柱及脊髓联合病变
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脊柱病变导致的脊髓受压或血供障碍。
03
多因感染、血管病变、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脊髓功能受损。
02
脊髓疾病
脊柱疾病
多与年龄增长、长期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导致脊柱骨质、椎间盘、关节等退行性变或损伤。
01
临床表现特点
常表现为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畸形等,严重时可能出现神经功能受损。
脊柱疾病
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截瘫或四肢瘫。
脊髓疾病
具有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双重表现,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
脊柱及脊髓联合病变
护理评估要点
02
神经系统检查
感觉功能
运动功能
反射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
检查患者痛觉、触觉、温度觉、深感觉、精细感觉等是否存在异常。
观察患者肌肉力量、肌张力、共济运动、不自主运动等是否存在异常。
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等是否存在异常。
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出汗情况等,评估自主神经功能。
疼痛程度分级
轻度疼痛
患者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01
中度疼痛
患者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日常生活和睡眠受到一定影响。
02
重度疼痛
患者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日常生活和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焦虑、烦躁等。
03
功能障碍评估
肢体运动功能
括约肌功能
感觉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评估患者肢体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步态等,判断是否存在瘫痪、肌肉萎缩等。
评估患者触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等,判断是否存在感觉障碍。
评估患者大小便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尿失禁、尿潴留、便秘等。
评估患者能否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
术前护理规范
03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了解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给予相应心理支持和护理。
术前教育
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术后疼痛管理、康复训练等,减轻恐惧和焦虑。
缓解压力
指导患者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手术压力。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术前准备,提供情感支持,增强患者信心。
心理干预策略
体位训练方法
术前体位训练
体位变换
预防压疮
活动度训练
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需求,进行术前体位训练,如俯卧、侧卧等。
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体位变换,以适应术后长时间卧床。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机体耐受力。
呼吸功能预康复
戒烟
劝导患者术前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01
深呼吸练习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
02
咳嗽训练
教育患者正确咳嗽方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03
肺功能评估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肺功能评估,为手术和术后康复提供依据。
04
术后护理措施
04
生命体征监测
6px
6px
6px
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若出现异常升高或降低,应立即通知医生。
体温监测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预防呼吸困难。
呼吸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心率及心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心率及心律监测
01
03
02
定期测量血压,避免因疼痛或不适引起高血压或低血压。
血压监测
04
采用药物或物理方法缓解疼痛,保证患者舒适。
切口疼痛管理
注意切口有无红肿、渗液、裂开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切口情况
01
02
03
04
每日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切口感染。
保持切口清洁
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避免切口受压导致疼痛或裂开。
避免切口受压
切口管理标准
早期活动原则
循序渐进
床上活动
下床活动
活动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伸展等轻微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下床活动,初期需有人搀扶,防止跌倒。
活动时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护脊柱和手术部位,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并发症防控
05
压疮预防流程
定时翻身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减少局部长期受压,可每2小时翻身一次。
01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失禁、汗液等刺激。
02
床垫选择
选用透气性好、柔软度适中的床垫,避免使用气垫床。
03
营养支持
加强患者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
04
尿路感染控制
留置导尿管时,要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