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椎管内麻醉的临床配合要点.pptx
文件大小:2.9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2.55千字
文档摘要

椎管内麻醉的临床配合要点

演讲人:

日期:

06

团队协作与培训

目录

01

麻醉基础概念

02

术前准备规范

03

术中配合流程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5

术后护理要点

01

麻醉基础概念

椎管内麻醉定义与分类

将局麻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脊神经根受到阻滞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椎管内麻醉定义

根据穿刺部位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骶管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分类

01

02

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主要用于下腹部、盆腔、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麻醉,也适用于镇痛、分娩镇痛及术后镇痛等。

适应症

严重休克、低血压、严重脊柱畸形、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禁用。

禁忌症

麻醉解剖学基础

椎管结构

椎管是由椎体、椎弓及韧带构成的骨性管道,内有脊髓和脊神经。

01

穿刺路径

穿刺针经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最后进入椎管。

02

神经分布

脊神经在椎间孔处穿出,分布到相应区域,支配感觉和运动功能。

03

02

术前准备规范

患者评估与知情同意

了解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评估患者麻醉风险。

麻醉前访视

术前禁食禁饮

知情同意

确保患者在术前6小时内禁食,2小时内禁饮,以降低误吸风险。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麻醉方式、风险及可能带来的不适,取得书面同意。

麻醉器械

准备麻醉药、抢救药等,检查药品质量、有效期,并提前抽好药液。

药品准备

无菌操作

在麻醉穿刺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感染。

准备麻醉穿刺包、气管导管、喉镜、吸引器等,确保其消毒合格。

麻醉物品无菌准备

患者体位预调整

根据麻醉部位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侧卧位、俯卧位等。

体位选择

用约束带或支架固定患者,确保在麻醉过程中患者保持安静、稳定。

体位固定

在固定体位的同时,需确保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压迫神经和血管。

舒适度调整

03

术中配合流程

穿刺体位摆放要点

摆放体位

根据手术部位和麻醉医师的要求,将患者摆放在合适的体位,如侧卧位、坐位等,确保穿刺部位暴露清晰。

固定患者

保持患者舒适

用约束带或支架固定患者,防止在穿刺过程中移动或发生意外。

在摆放体位时,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避免过度牵拉或扭曲肢体。

1

2

3

麻醉药物递送配合

在递送麻醉药物前,需与麻醉医师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确保用药正确。

核对药物

递送药物

药物管理

在麻醉医师的指导下,准确、迅速地将药物递送到指定位置,确保麻醉药物能够顺利注入。

妥善管理麻醉药物,避免药物外泄或误用。

生命体征实时监测

数据记录

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记录在手术记录单上,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03

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02

持续监测

监测设备

准备好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压计、呼吸监测仪等,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01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密切监测血压

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及时发现低血压症状,如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

扩容治疗

快速滴注晶体液或胶体液,以增加血容量,缓解低血压。

调整麻醉深度

适当降低麻醉深度,以减轻对循环系统的抑制。

药物治疗

如血压仍无法纠正,可考虑使用升压药物,如麻黄碱、多巴胺等。

低血压应急干预措施

神经损伤风险规避

在麻醉前进行仔细的定位,确保穿刺针进入椎管间隙。

精确穿刺定位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和麻醉药物注射技巧,避免神经损伤。

熟练操作技巧

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神经功能,如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立即停止操作。

神经监测

在穿刺和注射过程中,注意保护神经组织,避免机械性损伤。

神经保护

恶心呕吐应对策略

预防用药

在麻醉前给予患者抗恶心呕吐药物,以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01

头部位置

保持患者头部处于适宜位置,避免呕吐物误吸。

02

药物治疗

如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可使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等。

03

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恶心呕吐情况,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04

05

术后护理要点

麻醉消退观察指标

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生命体征监测

神经功能评估

疼痛评估

观察下肢活动能力、感觉功能和神经反射,及时发现神经功能障碍。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确保镇痛效果,避免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

仰卧位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逐步翻身和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和恢复生理功能。

翻身与活动

头部抬高

适当抬高头部,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麻醉后需平卧6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渗导致头痛。

术后体位管理要求

异常情况记录规范

伤口渗液情况

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记录渗液的颜色、量和性质,以便医生及时处理。

03

记录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异常和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02

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