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哲学的定义与内涵
哲学源于古希腊语,意为“爱智慧”。它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之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哲学探讨的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诸多领域。它不像具体科学那样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从整体上把握世界,试图寻找宇宙万物存在、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以原子等科学概念为基础,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例如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像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例如,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体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往往忽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承认矛盾的存在或者不能正确对待矛盾。
三、哲学的重要范畴
1.存在与意识
-存在是客观世界的实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等。意识是人类大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能够反作用于存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2.本质与现象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现象可以分为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与本质一致的现象,假象是与本质相悖的现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3.原因与结果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复杂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复杂情况。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四、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逻辑分析
-逻辑分析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概念、命题、推理等逻辑形式的分析,揭示哲学思想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例如,在分析哲学中,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被广泛应用,以澄清哲学概念的含义,解决哲学争论中的模糊性问题。
2.历史研究
-研究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了解不同哲学家的思想渊源和传承关系。通过对哲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哲学思想的演变规律,借鉴前人的智慧成果。例如,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哲学问题的不断深化和哲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3.实践反思
-哲学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新的哲学理论和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五、哲学的意义与价值
1.对个人的意义
-哲学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哲学,人们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哲学也能够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2.对社会的价值
-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哲学思想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伦理学的发展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同时,哲学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