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ppt
文件大小:4.05 MB
总页数:10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1.2万字
文档摘要

斯金纳强调“强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建议把教学机器作为一种手段,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强化。他的关于学习材料程序化的想法,后来发展成为可以不用教学机器只用程序课本的“程序教学”。——被誉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他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第63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程序教学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程序教学运动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各种教学机器纷纷问世;

二是程序设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第64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0年代后期,程序教学运动开始衰退,原因是多方面的:1、代价太高;2、当时的效果不比传统教材好;3、许多教学管理者和教师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程序教学总结出的一套开发程序教学的方法,开发过程中综合了许多重要概念并得到具体应用,这都影响和促进了系统设计教学方法的发展,推动了个别化教学的研究。第65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其他个别化教学形式的发展1、个别化教学系统(PSI)——凯勒2、掌握学习法3、导听教学法(录音指导法ATS)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还推行过个别化规定教学(1P1)、根据需要的学习程序(PLAN)、个别指导教育(1GE)等个别化教学系统。第66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50年代末。英国的帕斯克(Gor—船,nPask)于1958年试制出采用计算机的适应性教学机,用以训练卡片打孔技能。所以有人认为帕斯克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领域的先驱者之一。但实际上开发出第一个命令语言并设计出用于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的是IBM公司的研究人员。第67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开始的CAI主要用于答疑、练习、个别指导、模拟教学测验、评价等方面,以后亦用于系统的学科教学。60年代早期的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60年代末,伊利诺大学开发出的自动操作的程序逻辑系统(PLATO)向大规模计算机网络发展。第68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972年杨伯翰大学研制的分时、交互、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电视(TICCIT)系统是最早出现的大规模通讯网络,可以连接更多的终端,使不同地区共享教学资源;分时系统可以使许多学校同时共用一台主机;计算机容量的扩大和软件系统的改进,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积极介入教学过程。第69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0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动了CAI运动。

到了80年代,学校里微机的使用迅速增长,许多学校把微机用于教学目的。

但据调查表明,CAI在学校中的开展仍不能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第70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1.“强化”理论2.程序教学的要素3.程序设计模式第71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强化”理论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与桑代克同属行为土义心理学派。他们创建了关于学习的刺激—反应(s—R)理论,把学习看成是某种行为的形成,并通过“刺激一反应一强化”而实现。一个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方法,由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第72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

同样,相对应的也有两类学习:一类是反射学习;另一类是操作学习。成功的教学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及设计精密的控制过程的技术,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强化。第73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斯金纳提出:

为了使学生对刺激作出符合要求的反应.必须将教材“程序化”;

为了形成符合要求的刺激—反应联结,必须严量避免不符合要求的反应,要将教材尽量细分为“小步子”,以便,能在每个小步子中诱发出正确的行为来;

为了最有效地强化学习者的反应,必须在反应发生后“即时强化”。第74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视听教育”的概念:

视听教育所指的不仅只是幻灯、电影、录音、无线电广播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它还包括照片、图表、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旅行、展览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凡是传授观察经验的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