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文件大小:56.5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6.3千字
文档摘要

PAGE/NUMPAGES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年月修订)

一、专业概况

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领域一个独立二级学科成立于年,因此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南京大学教育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世纪年代,金陵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年成立了教育电影部,在我国高校首创专业的电教服务部门,并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全国电化教育训练班。年金大理学院创建两年制的电化教育专修科,先后培养了届毕业生,成为中国第一代电化教育创始人和奠基者的摇篮。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于年开始挂靠本系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培养教育技术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于年独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借鉴国际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沿与经验,秉承我国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学科群体优势及学术研究氛围,融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旨在培养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商业企业领域教育技术研究、设计、开发、培训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具有较高文化修养、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意识,有坚实的教育技术学理论功底、技术开发和研究能力,能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诚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具有独立、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教育技术领域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在本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潜力。

.具有方法论意识,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并具有运用教育理论、方法和相关技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科研、教学、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网络资源建设与管理,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

.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和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跨文化学习与交流能力,能对国外前沿发展具有批判和借鉴的意识和能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善于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胜任教育信息化课程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服务于课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与实践

.学习科学与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

四、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的同等学力人员。本专业接收推荐免试生。欢迎计算机、信息管理、传播学、具有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教育学专业等考生跨专业报考。不接受参加单独报考者。

五、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

六、课程设置

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修满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者为学分。其中,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学分;类课程即教育学学位课程学分;类课程即专业必修课程6学分;类课程即选修课程学分,其中学分须为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非教育学学士学位的硕士生需要在中期考核之前修读三门本科主干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这三门课程的学习方式为自学,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在第三学期末。这三门课程不计学分。

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学分)

三门中选修一门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学分)

英语 (学分)

类:

教育导论 (学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学分)

类: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设计与技术(2学分)

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2学分)

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前沿发展(2学分)

类:

*教育研究的定量方法(学分)

*教育研究的定性方法(学分)

*绩效技术与知识工程(学分)

高等教育原理 (学分)

大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学分)

大学课程与教学的开发、设计和评价(学分)

中外大学发展史 (学分)

高等教育管理(学分)

教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