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介入手术试题
一、选择题
1.脑卒中介入手术的主要目的不包括以下哪项?()[单选题]*
A.恢复脑部血流灌注
B.清除脑内血肿
C.取出血栓
D.修复受损脑血管
E.降低颅内压
答案:E。原因:脑卒中介入手术主要是通过取出血栓、恢复血流灌注、修复受损血管等方式来改善脑部状况,清除脑内血肿也是一些介入手术能达到的效果,而降低颅内压通常是药物治疗或者其他手段的目的,不是介入手术的主要目的。
2.以下哪种检查对于脑卒中介入手术前的评估最为关键?()[单选题]*
A.脑电图
B.头颅X线
C.脑血管造影
D.头颅CT平扫
E.磁共振成像(MRI)
答案:C。原因:脑血管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病变部位和血流情况等,这对于确定介入手术的方案、评估血管病变程度等非常关键。头颅CT平扫和MRI主要用于诊断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情况,脑电图主要用于检测脑电活动,头颅X线对脑血管显示不佳。
3.脑卒中介入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单选题]*
A.再灌注损伤
B.颅内感染
C.血管破裂
D.癫痫发作
E.肺部感染
答案:A。原因:再灌注损伤是脑卒中介入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当堵塞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时,可能会引起一系列损伤。颅内感染、血管破裂相对较少见,癫痫发作虽然可能出现但不如再灌注损伤常见,肺部感染不属于介入手术直接相关的最常见并发症。
4.在脑卒中介入手术中,以下哪种器械常用来取出血栓?()[单选题]*
A.微导管
B.球囊
C.支架取栓器
D.导丝
E.穿刺针
答案:C。原因:支架取栓器专门设计用于进入血管内取出血栓,微导管主要用于导入其他器械等,球囊用于扩张血管,导丝用于引导导管等操作,穿刺针用于建立介入通道,而不是取栓。
5.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手术的时间窗一般为发病后()[单选题]*
A.1-3小时
B.3-6小时
C.6-12小时
D.12-24小时
E.24-48小时
答案:B。原因:一般来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手术的黄金时间窗为发病后的3-6小时,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手术,患者获益最大,能最大程度减少脑梗死的范围。1-3小时可能时间过于紧张难以准备,6-12小时后进行手术效果会大打折扣,12-24小时和24-48小时一般不是最佳的介入手术时间窗。
6.以下哪些患者适合脑卒中介入手术?()[多选题]*
A.年龄小于80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B.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
C.发病时间在时间窗内的患者
D.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
E.对溶栓药物过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答案:ABCE。原因:年龄小于80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以及发病时间在时间窗内的患者都是介入手术的适合人群,对溶栓药物过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也可考虑介入手术。而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介入手术风险极大,因为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所以不适合。
7.脑卒中介入手术中使用的球囊扩张压力一般为()[单选题]*
A.1-3个大气压
B.3-6个大气压
C.6-10个大气压
D.10-15个大气压
E.15-20个大气压
答案:B。原因:在脑卒中介入手术中,球囊扩张压力一般在3-6个大气压,这个压力范围既能有效扩张血管,又能减少血管破裂等风险。1-3个大气压可能不足以达到扩张效果,6-10个大气压及更高压力会增加血管损伤等风险。
8.脑卒中介入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以下哪些监测?()[多选题]*
A.血压
B.心率
C.神经功能
D.凝血功能
E.肾功能
答案:ABCD。原因:介入手术后监测血压可以防止血压过高或过低影响脑部灌注,监测心率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状态,监测神经功能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有术后脑功能的改善或恶化,监测凝血功能是因为手术可能影响凝血状态。而肾功能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受到整体病情影响,但不是介入手术后必须专门重点监测的项目。
9.以下关于脑卒中介入手术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
B.可以替代所有脑卒中的治疗方法
C.需要专业的介入团队操作
D.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E.术后患者需要康复治疗
答案:B。原因:脑卒中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它有其适应证,不能替代所有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在脑卒中治疗中也有重要地位。并且介入手术需要专业团队操作,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术后患者也需要康复治疗。
10.脑卒中介入手术中,导丝的主要作用是()[单选题]*
A.直接取出血栓
B.支撑血管
C.引导其他器械进入血管
D.修复血管内膜
E.检测血管内压力
答案:C。原因:导丝在脑卒中介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