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外伤包扎技术课件.ppt
文件大小:834 K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5.07千字
文档摘要

包扎、固定、止血技术一、包扎法: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药品和骨折位置,压迫止血及减轻痛等。对象:体表有伤口者,采用暴露疗法外,一般均需包扎。包扎法—步骤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受伤部位及伤口情况。技术依据和说明:1、据需要采用合适的包扎材料及包扎方法。2、伤口要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从远心端开始向近心端包扎。3、绷带有3—15cm大小不等的规格,手指(脚趾)常用3cm宽卷轴带,头手、足、前臂等常选用5cm宽卷轴带肩、上臂、腿部等常选用7cm宽卷轴带,胸、腹、乳房腹股沟等部位选用10—15cm宽卷轴带。2、准备:A:患者准备:取合适体位,暴露伤口。B:用物准备:绷带、剪刀、胶布、无菌纱布、干净毛巾。纱布绷带弹力绷带(一)环形包扎法—步骤环形包扎法:绷带做环形重叠缠绕,每周完全覆盖前一周。技术依据和说明:1、用于绷带包扎开始与结束时,一般环绕2圈。亦可用于包扎颈、腕、胸、腹等粗细相等部位的伤口。2、包扎起始时,绷带头端斜行放置,绕第一圈后,将绷带头端折回一角,在绕第二圈时将其压住。3、固定:可用胶布粘贴固定,或将末端剪为两股打结固定。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放在伤口处、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二)蛇形包扎法—步骤蛇形包扎法:先将绷带以环形法缠绕数圈,然后斜行上缠,每周互不遮盖。技术依据和说明:1、用于需由一处迅速延伸至另一处时,或作简单的固定。夹板固定多用此法。2、包扎四肢时应将指(趾)端外露,便于观察血循环。(三)螺旋形包扎法—步骤螺旋形包扎法:先环形缠绕数圈,然后使绷带螺旋向上,每周遮盖上一周的1∕3—1∕2。技术依据和说明:1、用于包扎直径基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手指、躯干、大腿等。2、包扎时要使患者位置保持舒适,松紧要适宜。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应用棉垫或纱布衬隔,骨隆突用棉垫保护。3、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托扶物包扎肢体必须保持功能位。(四)螺旋反折包扎法—步骤螺旋反折包扎法:在螺旋形的基础上每周反折呈等腰三角形,每次反折处应对齐,使之成一直线。技术依据和说明:1、用于包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2、不可在伤口上或骨隆突处反折。(五)“8”字形包扎法—步骤“8”字形包扎法:在患处上下,按“8”字路径将绷带字下而上,再自上而下,交叉缠绕,每周遮盖上一周的1∕3—1∕2。技术依据和说明:用于直径不一致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如肩、髋、膝等部位。(六)回返式包扎法—步骤回返式包扎法:先将绷带以环形法缠绕数圈,由助手在后部将绷带固定,反折后,绷带由肢体顶端或截肢残端向前,也可由助手在前部将绷带固定,再反折向后。如此反复包扎,每一来回均覆盖前一次的1∕3—1∕2,直到包住整患处顶端,最后将绷带再环绕数圈,把反折处压住固定。技术依据和说明:多用于包扎指端、头部或截肢残端。(七)弹力帽包扎法—步骤弹力帽包扎法:纱布覆盖于患处,将弹力帽直接包于头部。技术依据和说明:包扎使用方便、快捷。二、固定法:目的:减少受损部位活动,减轻疼痛,防止再损伤,便于搬运患者,减少并发症。对象:骨折、关节损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1、评估:患者受损的部位与面积。技术依据和说明:A:便于准备固定的器材。B:临时骨折固定是为了限制上肢的活动,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刺出的骨折断端在未经清创时不可直接还纳伤口内,以免造成感染。C:若有伤口或出血,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部位若有休克应先行抗休克处理固定法—步骤:固定法—步骤2、准备:A:患者准备:了解固定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