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癫痫判断发作类型及实施急救操作要点
判断发作类型
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等。
在实施急救前,快速判断发作类型至关重要。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最为典型,患者会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随后进入阵挛期,肢体有节律地抽动,常伴有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失神发作则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会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眼神呆滞,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自行恢复。
单纯部分性发作通常只涉及身体的某一局部,如一侧肢体抽搐、口角抽动等,患者意识多清醒。
复杂部分性发作较为复杂,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常伴有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如咀嚼、吞咽、摸索等。
当发现有人疑似癫痫发作时,要迅速观察其症状,初步判断发作类型,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保障现场安全
一旦确定是癫痫发作,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迅速将患者周围的危险物品移开,如尖锐的桌椅、热水瓶、刀具等,防止患者在抽搐过程中碰撞受伤。
若患者处于马路上、楼梯边等危险位置,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将患者平稳地转移至安全、平坦的地方,如草地、人行道等。注意转移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患者正在驾驶车辆、操作机器等,要立即采取措施停止相关危险行为,比如将车辆熄火、关停机器等,防止发生更严重的事故。
同时,疏散周围围观人群,保持空气流通,为患者创造一个宽敞、安全的空间。
呼叫120急救
在保障现场安全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拨通电话后,要清晰、准确地告知接线员患者的具体位置,包括详细的街道名称、门牌号、标志性建筑等,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快速找到。
简要描述患者的症状,如是否意识丧失、抽搐的表现形式、持续时间等。如果知道患者有癫痫病史,也要一并告知。
提供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有助于急救人员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在电话中,要听从接线员的指示,保持冷静,不要慌乱,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实施急救操作
解开束缚
为了让患者呼吸更顺畅,应尽快解开患者的衣领、领带、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佩戴眼镜,也应及时取下,避免在抽搐过程中眼镜破碎伤到患者。
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侧卧位放置
将患者轻轻翻转至侧卧位,这样可以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侧卧位时,患者的头部应略低于身体,以便分泌物能自然流出。
具体操作方法是: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头部,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肩部和髋部,缓慢将患者翻转。
如果患者在抽搐过程中难以保持侧卧位,可以在其背后垫上衣物、毛巾等柔软物品,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
不要强行按压
在患者抽搐发作时,千万不要试图强行按压患者的肢体,企图制止抽搐。因为癫痫发作时,患者的肌肉强烈收缩,力量很大,强行按压可能会导致患者骨折、脱臼等严重损伤。
同时,也不要向患者口中塞入任何物品,如筷子、勺子、手指等,试图阻止患者咬伤舌头。
虽然癫痫发作时患者有可能咬伤舌头,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发生,而且强行塞物可能会导致患者牙齿损伤、口腔黏膜破损,甚至堵塞气道,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后续观察与送医
在患者抽搐停止后,不要立刻将其扶起或搬动。继续让患者保持侧卧位,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等情况。
一般来说,癫痫发作后患者可能会陷入一段时间的昏睡状态,这是正常现象。在观察过程中,如果患者呼吸平稳,面色逐渐恢复正常,等待其自行苏醒即可。
如果患者呼吸急促、困难,面色苍白或发紫,或者抽搐停止后意识仍未恢复,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当急救人员赶到后,要向他们详细介绍患者的发病过程、症状表现以及采取的急救措施等信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患者之前有癫痫病史,携带了相关病历资料,也应一并交给医生,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如何预防?
对于癫痫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了解预防癫痫发作的措施非常重要。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态平和。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尽量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游泳等具有潜在危险的活动,防止在癫痫发作时发生意外。
●同时,患者和家属要定期与医生沟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癫痫抽搐虽然来势凶猛,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急救知识,冷静应对,就能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减轻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