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苏轼具备了自我开解的能力.docx
文件大小:11.6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苏轼给朋友董传的寄语,同时也是苏轼一生的写照,不论是44岁之前,意气风发,被冠以“天才”之名的苏轼;还是44岁被贬黄州,些许愁苦却又很快释然的苏轼;还是46岁到惠州,自号“东坡居士”淡然自如的苏轼,诗歌都是他用以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

39岁的苏轼带着积极入世和消极出世的矛盾,在超然台大笔一挥写下“诗酒趁年华”。也许会喝酒的人很多,但能像苏轼这样,一边饮酒,一边挥洒笔墨,写出这样大气潇洒诗句的人,真是寥寥无几。彼时的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来到密州,“休对故人思故国”在超然台上的远眺勾起了这位文人的思乡之情,但很快就被苏轼抛之脑后,“且将新火试新茶”——怎能为一时的不如意阻挡了前进的脚步呢?苏轼的豁达由此可见一斑。

44岁,以天下为己任的苏轼被贬黄州,绝顶聪明的苏轼当然知道如果支持变法,自己自然不会被贬,但为了坚守自己的政治立场,苏轼选择放弃光明的仕途,来到他乡。失魂落魄的苏轼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愁苦抑郁的诗句。

失意和不甘自然是有的,但苏轼,一个天生的乐天派,很快又重振旗鼓,写下了“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逢佳人在深谷”,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自得之意,尽不在言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轼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些豪迈潇洒的诗篇。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此时的“东坡居士”已经从虚幻的追求中走出来,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他写下了被奉为经典的书法作品《寒食帖》,创作出了一系列“东坡”美食……“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也从大自然中领略了人生的哲理,从此,风风雨雨都不能使他颓废了。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年少时天真烂漫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度过了中年略显苦涩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在豁达的晚年终于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