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增强群体合力,优化单位整体效应。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溶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了一个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一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恩格斯)。在现实中,整体效应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影响整体效应的因素很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合力。这种合力的优势依赖于消除内耗、增大内聚力;形成互补,建立学习型机制;合理竞争、互相激励等。第30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中国人的传统人际交往与现代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总是历史的产物,与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从交往观念、交往内容、交往目的到交往方式等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这些变化又与传统的人际关系观念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期人际交往的丰富内容。第31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传统社会里,家庭是主要的生活和生产单位,血缘是整个社会关系系统的基础。在小农经济社会里,村落是社会生活的主要空间,而一个村落又多半就是一个家族。每个家族里都有长辈之分,兄弟之情。传统的“五伦”关系中的父子、夫妇、兄弟等三伦是属于家庭,其余两伦即君臣、朋友虽然不属于家庭成员,但是在本质上也完全是家庭化了。家庭起到了一般政府机构所起不到的作用,成为社会关系的核心;社会就是放大的家庭,形成了家国合一的社会结构。第32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这样,宗法人伦社会里的人际关系模式必然是建立在等级森严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超越家族以外的行业关系和社团关系等,只有纳入宗法人伦关系之中才觉得可靠。在整个人际交往中,重官位、讲辈份、分亲疏,人际关系主要以等级严格的纵向关系为轴心。这种传统在现代社会并没有彻底根除,在一定交往环境中甚至表现得特别突出。像任人唯亲、哥们义气、裙带关系等就是传统人际关系的表现;而一些青年人在刚刚参加工作后,煞费苦心地找靠山、拉关系也是这种传统影响的结果第33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多,人与人的关系也开始冲破传统的血缘关系基础,交往对象不断增多,交往内容不断丰富。传统的纵向、封闭的宗亲关系受到了挑战,建立横向、开放的契约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近些年,已经出现的父子合同、夫妻婚前财产公证等现象就是契约关系的反映。契约最初是经济和法律术语,是依法须履行的一种许诺。在伦理学意义上,契约是承诺与履行承诺的关系。契约关系介入现代人际交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结果。第34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和交往对象的增多,传统信任机制已经无法制衡现代的人际交往,暴露出许多问题;同时,本来简单的人际关系,因为复杂的“人情”的介入反而复杂化了,无形中增加了交往的成本,由此,人们对契约关系的呼唤就越来越强烈。契约关系冲击人伦关系与裙带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为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当然,中国的文化传统又决定了中国人的契约关系离不开人伦的渗透,呼唤契约不等于完全否定中国传统人伦关系的价值。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服务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人情”。第35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交往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交往局限在熟人圈子,现代交往正在向社会上的陌生人扩展。在传统社会里,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当狭小而又孤立的环境中,很少有其他的联系,人们生活圈狭小,许多人从生到死没有到过邻近村子以外的世界。由于多数人世世代代都住在同一块土地上,交往对象自然以熟人为主。由此形成了以“五伦”为尺度的交往规范体系和以熟人的舆论为约束的调节机制。人与人之间,对对方的脾气、好强、生活状况,甚至连其祖宗三代,都是一清二楚,个人的行为会引起别人怎样反应,基本能够预先知道。在这样的环境里,风俗习惯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自然的约束力,因此犯罪案件很少,有很高的安全感。第36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现代社会里,从市场经济到经济全球化,社会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人与人的交往空间也日渐扩大,交往对象也冲破了血缘和地缘的自然限制,向业缘和趣缘等层面发展。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先进的手段,改变了交往方式。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真正实现了“全球一村”的梦想。网络交往的出现在冲破了人际交往受时间和空间双重限制的同时,也使交往对象扩展到了更多的陌生人范围。今天,“相逢何必曾相识”已经不是古人的感叹,而成为了活生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对象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