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车体痕迹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
摘要:车体痕迹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应用最多的证据,在案件侦破、责任认定、现场重建、案情分析等环节能发挥其他证据不可取代的作用,但车体痕迹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涉及力的传导、能量转化、车辆结构、现场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痕迹形态多样、构造复杂,大多为动态痕迹,在应用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分析造痕体和承痕体的相互关系,必须其他要素综合分析,目前车体痕迹的检验鉴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事故处理中的作用,今后车体痕迹检验工作必须向精细化、规范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司法鉴定人对车体痕迹的认知程度和实战水平。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体痕迹现场分析
1车体痕迹的种类
车体痕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与其他物体或人体接触,在车体上形成的痕迹,主要包括车体的变形、破损、表面物质增减或整体分离等。车体痕迹根据成因和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碰撞痕迹、修补痕迹、附着痕迹三大类,碰撞痕迹的发现和检验相对容易,但修补痕迹的发现、甄别、应用比较困难,有时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技术手段进行检验。
1.1车体碰撞痕迹的种类
凹陷痕迹:车体表面受力的区域沿受力方向发生凹陷产生的痕迹形态。凹陷痕迹是交通事故车辆车体表面最为常见的痕迹形态之一,不管是单车事故、多车事故、车辆与行人事故都会遗留下车体凹陷痕迹。
擦划痕迹:车体与车体或其他物质接触,接触面相对位移,产生具有方向性的线状或片状并伴有自身或介质转移的痕迹,车辆与车辆或者车辆与固定物之间发生接触都在车体表面形成修补痕迹,擦划痕迹一般存在物质转移特征。
分离痕迹:车体表面因受力发生断裂,分离为若干部分产生的痕迹。分离痕迹在交通事故中比较常见,分离痕迹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的关键证据,往往能发挥特殊的作用,对现场分离体的溯源可以分析车辆颜色、类型、生产时间等重要信息。
缺损痕迹:车体因受力发生破裂、损坏、缺失产生的痕迹。这类痕迹与修补痕迹相关联,缺损痕迹在一般交通事故现场很容易发现和提取,但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一般不容易获得,肇事司机为了逃避打击一般选择对车辆进行维修。
1.2车体修补痕迹的种类
更换配件痕迹:更换配件痕迹是指车辆更换零部件过程中在车体上形成的新旧反差、结构变化特征,此类痕迹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比较多。常见的有更换挡风玻璃、保险杠、后视镜、车门等配件,因为车辆在碰撞过程中上述零部件是最容易损坏的。肇事司机为了掩盖其犯罪事实、逃避法律制裁,一般在逃逸后会选择快速修理因交通肇事损坏的零部件,这种行为能给侦查人员提供破案线索,有时候能为案件侦破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车体喷漆痕迹:车体喷漆痕迹是指车辆因喷漆在车体上形成漆面颜色差异以及油漆附着在周围部件表面的印迹。车体喷漆是交通事故车辆必不可少的维修环节,车辆在喷漆过程中会在车体上遗留下很多痕迹,而且喷漆部位与其他部位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反差,这些特征都会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信息。
金属焊接痕迹:金属焊接痕迹是指车辆采用焊接方法修补或更换零部件时遗留在车体上的金属熔化、堆积痕迹,焊接痕迹因车辆表面喷漆而覆盖,常常需要将车门等部件进行拆解,拆解后可以从背面发现其焊接痕迹,常见的有车体在钣金时形成的点焊痕迹以及修补孔洞时的焊接痕迹,此类痕迹是查获和确定肇事嫌疑车辆的常见方法。
1.3车体附着痕迹的种类
附着痕迹是指人体皮肤、组织以及衣物遗留在车体表面的加层或者减层印痕,附着痕迹一般分布比较广泛,车体外表面、内表面、轮胎、底盘、后视镜、挡把等部位均有分布,在机动车与行人碰撞的事故中比较常见,这类痕迹一般不易发现,也不能通过常规的手段进行检验和比对,但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后能发挥其他技术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手印:手印是指纹和掌纹的统称,车辆驾驶员或乘坐人员在车内的特定部位有时会遗留下手印,常见的在方向盘、后视镜、门把手等部位会遗留下汗渍手印,有时也能遗留下潜血手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手印的提取率不是很高,但特殊的案件中往往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足迹:足迹在交通事故处理当中主要用来确定肇事车辆内人员的驾乘关系,即谁是驾车人、谁是乘车人的问题,不管驾驶人还是乘车人只要在车内乘坐就会在车厢地板上留下自己的足迹,驾驶员除了在地板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还会在油门、刹车踏板上留下足迹,利用静电吸附或偏振光摄影灯方法可以较好地提取车辆踏板上的足迹。
血迹:血迹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比较常见,血迹因形成的情况不同而呈现多种形态,常见的有滴落状、喷溅状、流柱状、浸染状以及血泊几种形式,血迹既可以检测DNA信息又可以根据形态反映出伤者在事故中的运动轨迹,对案件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车体痕迹的特点
2.1种类多样
肇事逃逸案件中车体痕迹根据成因分为碰撞痕迹和修补痕迹两大类。车体撞击痕迹因承痕体特征、受力方式等因素的制约种类比较单一,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