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专题】15个专题知识点+模拟题!
冬奥会概况
1.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OlympicWinterGames)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自1924年开始第1届,截至2022年共举办了24届,每四年一届。
2.1924年,形成正式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在法国的夏蒙尼市承办了当时被称为“冬季运动周”的运动会,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把其更名为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3.冬季奥运会最初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和同一国家举行。从1928年的第2届冬奥会开始,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点改在不同的国家举行。
4.1986年,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把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从1994年起分开,每两年间隔举行,1992年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届与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的冬奥会。
02申奥过程
1.?2013年11月3日,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为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
2.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
3.2014年3月14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北京-张家口,波兰的克拉科夫,挪威的奥斯陆,乌克兰的利沃夫,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五个城市正式申办2022年的冬奥会。
4.?2015年7月31日17时57分,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吉隆坡举行,投票选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经过85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投票,北京以44-40击败对手阿拉木图,赢得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北京也就此成为全球唯一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5.2015年7月3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致信申办冬奥会代表团,祝贺他们申奥成功,并勉励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把2022年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2022我们迎来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本次冬奥会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展示大国之强,下面一起来积累本届冬奥会常识知识点:
考点1
“冰墩墩”其造型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灵感源自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
考点2
“冰墩墩”已经见过“大世面”:曾随“嫦娥五号”一起上九天揽月,又随“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手掌上,还有个红色的爱心图案,表达着对所有冬奥选手的欢迎。
考点3
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源源不断输入北京,实现奥运史上首次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
考点4
五棵松体育中心6小时完成“冰篮转换”
考点5
首都体育馆、“冰丝带”等冬奥场馆采用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考点6
本届冬奥会共有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近3000名运动员参赛。
考点7
时间回溯到2018年7月。国际奥委会宣布在北京冬奥会上新增7个小项,金牌数也随之增加到109枚,创冬奥历史上新高。
考点8
数据显示,本届冬奥会女性运动员参赛配额创历届冬奥会新高,比例达45.44%;女性运动员参与项目也成为历届最多,109个小项中,女子项目达46个。
考点9
北京冬奥会核心系统全面“上云”,云计算提供了奥运会统筹调度、智能转播、节能减排的中国数字化转型方案;云上超级商店、云展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奥运文化体验。
考点10
本届奥运会采用人造雪技术,相比起物理特性更为多变的天然雪,人造雪更容易被整备成状态一致的雪道,适应各个项目、各种赛道对于雪量和雪质的要求。比如说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越野滑雪场和冬季两项滑雪场大多用的是3号雪,跳台滑雪场用的是5号雪。型号越小,雪越轻。以古杨树场馆群为例,此次冬奥会造雪水源来自地表径流和收集的雨水,而且,这些水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积雪融化可以用于农业灌溉、绿化、旅游等。
考点11
在带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的“雪花”簇拥下,一个小小的火炬,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理念,也寓意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考点12
办赛要求:“简约、安全、精彩”
考点13
第一个高擎火炬跑进会场的,是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时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幕式旗手赵伟昌。前短道速滑运动员李琰作为第二棒火炬手,退役后,她曾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走过3个奥运周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创造揽下4金的佳绩。随后,杨扬点燃火炬。作为中国冬奥会首金获得者,同时是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第四棒火炬手苏炳添代表着“突破”。他在2021年夏天刷新男子100米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队选手。第五棒火炬紧握在短道速滑冬奥冠军周洋手中。她曾在3届冬奥会夺得3枚金牌。最终,火炬传递到冰雪运动新生代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