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计算题高效复习与测试试卷
一、计算题
要求: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知识,计算以下各题。
1.已知某商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为100元,工人工资为50元,剩余价值为40元。请计算该商品的价值量。
2.某商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为200元,工人工资为100元,剩余价值为50元。如果该商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请计算新的商品价值量。
二、简答题
要求: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知识,简述以下各题。
1.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
要求: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知识,论述以下各题。
1.结合实际,论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结合实际,论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启示。
四、选择题
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假设?
A.劳动创造价值
B.劳动价值论以抽象劳动为基础
C.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D.劳动价值论强调剩余价值的生产
2.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是:
A.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
B.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
C.劳动者拥有劳动力
D.劳动者拥有消费资料
3.剩余价值率(m)是指: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的比率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A.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B.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关系
C.资本与劳动的关系
D.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5.下列哪项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A.生产过剩
B.资本积累
C.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D.劳动者消费能力不足
五、材料分析题
要求: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生产逐渐普及,一些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导致失业率上升。
问题:
1.分析自动化生产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如何应对自动化生产带来的就业问题。
六、论述题
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论述以下问题。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计算题
1.解析思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工人工资和剩余价值构成。
-商品的价值量=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工人工资+剩余价值
-代入数值计算:价值量=100元+50元+40元=190元
2.解析思路:
-生产效率提高20%,意味着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工人工资也会相应提高。
-新的商品价值量=原商品价值量×(1+生产效率提高的百分比)
-代入数值计算:新的商品价值量=200元×(1+20%)=200元×1.2=240元
二、简答题
1.解析思路: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即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相等。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解析思路: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论述题
1.解析思路: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引导生产者调整生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价值规律推动企业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解析思路: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启示包括: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发展规律,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四、选择题
1.解析思路: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假设包括: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以抽象劳动为基础、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选项A、B、C均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假设,选项D不是。
2.解析思路: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无法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生活必需品。
3.解析思路:
-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4.解析思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即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劳动者追求生存。
5.解析思路: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