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案例】供应链设计的无处不在:
山东的城市建设“双城记与三城记”
围绕一个产品需要做供应链的设计,围绕城市建设或者一个省域的经济建设也需要做供应链设计。城市供应链设计中包含设计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并把它综合协调起来,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供应链网络,恰当的供应链物流模式和信息沟通模式。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可以使区域经济和供应链相互促进,实现双赢。以山东省的“双城记”与“三城记”战略为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关于供应链设计和优化的经验和启示。
站在历史新起点的济南青岛,能否唱好“双城记”?
在最近几年,山东省积极推进了加强省会的经济战略,这一举措使得曾经在省内经济排名第三的济南市迎来了显著的发展突破。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赶上青岛,后者长期占据着北方地区的领先地位。这一变化使得济南和青岛之间的“双城记”概念重新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新的历史时刻,如何协同推进济南和青岛的发展,不仅成为两城的共同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山东省的整体未来。
济南和青岛,分别作为山东省的内陆核心城市和沿海重镇,两者虽然根源相同,却在众多全国“双城记”中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性。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青岛的经济实力显著,其GDP总量突破了万亿大关,达到约11258亿元,全国排名十二。相较之下,济南的GDP总量为约7285亿元,全国排名超过二十位。在山东省内的经济排名中,济南位列第三,位于烟台之后。
通常情况下,省会城市并非总是该省的经济领头羊。青岛在经济规模上超过省会济南的情形是一个不常见的例子。虽然济南作为省会拥有巨大的潜在发展能力,但其经济增长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水平,相比之下,青岛的经济体量和增长速度显得更为显著。虽然二者合称为山东的“双子星”,但从发展角度来看,济南与青岛的平衡尚未完全实现。相较于其它省份的双城互动如京沪、广深等,山东的“双城记”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这些成熟的城市群体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最近,济南的经济势头呈现积极趋势,这也带动了山东省“双城记”内涵的转变。2020年,济南的GDP超过了10140.91亿元,标志着其正式加入了“万亿GDP俱乐部”。这一成就是山东省近年来实施的“强省会”战略的直接成果。此前,济南在省内的经济总量排名一度落后于其它城市,但现已实现了显著的跃升。与此同时,青岛继续保持其在北方城市中的领先地位。这两个城市的共同发展,现已成为推动山东省经济前行的主要动力,为山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山东省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是否能成功实施“双城记”战略显得尤为关键。以济南和青岛为先锋,带动整个省份迈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阶段,这对山东省的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青岛,济南和临沂“齐鲁三城记”
山东省的三大城市青岛、济南和临沂,在该省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这三座城市各自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之间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根据2019年山东省政府的工作报告,山东正在致力于构建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框架,并全面推行区域功能化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济南、青岛和临沂被赋予了“省内三大核心城市”的重要使命,每座城市都肩负着推动一系列关键项目的重任。这一“三核”战略突出了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其目的是在更广泛的区域范围内产生积极的辐射效应。作为主要的经济支柱,这三座城市正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将山东省打造成为资本与经济的高地。
临沂被誉为山东的“第三张脸”。地理上,山东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域:鲁西北平原、胶东丘陵平原和鲁中南山地丘陵。若将山东比作一只巨大的鼎,则青岛、济南和临沂恰似鼎的三足,分别代表各自的地理单元中心。济南依托黄河和泰山,享有泉水与湖泊的滋养;青岛以其丘陵起伏、海岸线蜿蜒,呈现出一幅“绿树红瓦碧海蓝天”的美丽画卷。而临沂则展现出更加壮阔、立体和多彩的景象,从仅次于泰山的蒙山到海拔较低的冲积平原,宛如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临沂集山东多样地貌于一身,从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到200米以下的平原,各种地形各占三分之一,构成了一幅近乎完美的自然图景。提升临沂在南部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有两大原因:一是临沂作为山东的物流中心,具备重要的战略价值;二是南部城市群亟需一个能够带动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
在中国各大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山东省的进步离不开青岛、济南和临沂这三座城市的关键作用。通过这三城的合作,山东可以有效实现城际交通网络的整合,构建东部、西部和南部三大城市群的一体化交通网络,为区域共同体的形成奠定坚实的空间基础。此外,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即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农村反哺城市,可以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势互补。如何高效实现济南、青岛和临沂这三个“核心城市”的错位发展和相互促进,已成为影响山东省整体发展方向的关键议题。
思考与回答:
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