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管理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预防为主”,是指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的是()。
A.追究事故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力度
B.建设项目“三同时”
C.筹备应急资源,提高救援能力
D.规定企业必须缴纳安全生产责任险
答案:B
解析:“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这一制度从源头上消除各类项目可能造成的事故隐患,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A选项追究事故责任属于事后处理;C选项筹备应急资源是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D选项缴纳安全生产责任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手段,都不能很好地体现“预防为主”。
2.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安全化原则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该原则的含义是指从本质上实现生产系统的安全化,这就意味着从()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安全生产保障的目的。
A.思想上
B.技术上
C.管理上
D.根本上
答案:D
解析: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不是单纯从思想、技术或管理某一个方面来考虑,而是综合地、全面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使生产系统具有可靠的、充分的安全保障性能,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选D。
3.某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创建安全班组达标活动,旨在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张某担任该企业班组长多年,具有丰富的基层安全管理经验,张某发现在班组内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职工往往具有感情冲动等性格特征。根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针对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可采取的安全改进措施是()。
A.遵章办事,违者严惩
B.重点培训,更换岗位
C.加强教育,重点监护
D.加强现场安全警示及提示
答案:B
解析: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具有感情冲动等性格特征,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职工,最有效的安全改进措施是重点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和意识,若仍不适合原岗位,可更换岗位,避免其性格特征在原岗位引发事故。A选项严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性格因素导致的问题;C选项重点监护不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D选项现场安全警示及提示对这类人的作用有限。所以选B。
4.某企业为了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及时识别和获取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等规范,并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下列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内容中,正确的是()。
A.使用进口的劳动防护用品,其防护性能不得低于原产国的相关标准
B.鼓励购买、使用获得安全标志的劳动防护用品
C.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该项经费在生产成本外据实列支
D.安排专人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
答案:D
解析:A选项,使用进口的劳动防护用品,其防护性能不得低于我国相关标准,而不是原产国标准;B选项,用人单位应当购买、使用获得安全标志的劳动防护用品,而不是鼓励;C选项,用人单位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该项经费计入生产成本,据实列支。D选项安排专人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是合理的管理措施,所以选D。
5.某企业调试新引进的化工产品生产线时发生事故,导致1名员工重伤和附近一条河流污染。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该员工的医疗、工伤补助等费用共计2万元,地方安监部门给予行政罚款1万元,生产线事后修复花费20万元,处理河流污染费用10万元。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本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费用是()万元。
A.2
B.3
C.23
D.33
答案:C
解析: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包括:①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如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等;②善后处理费用,如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等;③财产损失价值,如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等。本题中员工医疗、工伤补助2万元,地方安监部门行政罚款1万元,生产线事后修复花费20万元,共计2+1+20=23万元。处理河流污染费用属于间接经济损失,所以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安全生产管理是进行有关()等活动,达到减少和控制危害和事故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内容有行政管理、监督检查、设备设施管理和作业环境管理。
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
E.反馈
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