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图示
1、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基本要求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或抗渗混凝土须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结构混凝土中水泥用量≥300kg/m3。
粉煤灰:粉煤灰等级不低于Ⅱ级,掺量控制在25%以内(水泥中的掺量比例)。
塌落度:人工拌制≤100mm,泵送<180mm(100m以内适用),现场严禁随意兑水。
主体结构混凝土不得进行现场搅拌(包括主体结构非受力构件,如空调板、窗台
板等),强度等级≥C20不得现场搅拌。
1.2原材料检查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1
配合比
强度等级、粉煤灰掺量与级别、外加剂用量、塌落度、快测强度、浇
筑部位、单位、工程名称等。
2
送货单
强度等级、方量、塌落度、出厂时间、车牌号等。
3
塌落度
是否与配合比相符,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最大塌落度
控制在180mm以内(测试频率为三车一次),正负零以下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50mm以内。
2、施工工艺标准
施工工艺标准
2.1砼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梁底、板面清理:冲洗干净板面梁底垃圾前,应在梁底增设排水孔。
施工工艺标准
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距柱边500mm增加钢丝
行走马道搭设:防止工人行走踩踏钢筋,
搭设行走专用马道。
粱收口网安装:柱砼标号高于梁标号时,梁
距柱边500mm处加设快易口,或者高标号砼
收于梁底。
吊模处收口网安装:墙柱单侧或两侧为吊模
时,阴角根部位增加钢丝网可有效防治烂根。
后浇带收口网安装:底板、墙后浇带采用快
易收口网形式的做法,钢筋支撑间距500mm。
墙柱下口封堵:为防止墙柱模板下口漏浆导致墙柱烂根,墙柱模板下口提前一天用砂浆封堵,保证强度。
模板拼缝、孔洞封堵:钢筋绑扎前,模板表面缝宽≥1.5mm,采用胶带粘贴,避免漏浆。对废弃管线孔洞采用塑料胶塞封堵。
施工工艺标准
2.2泵管架设、布料机安放
高层施工时,泵压大,为防止泵管爆裂伤人,地面路边泵管采用麻袋覆盖铁丝扎实。当泵管中断时间过长时(超过2小时),应拆管
清理后,重新进行排管。
泵管不直接架设在钢筋上,采用废轮胎减震,减少泵管抖动对支撑的不利影响。
布料机停放开间,木楞间距加密至200mm,立
杆间距600mm。纵横向排架满每1200mm设置落地剪刀撑。
混凝土布料机不得直接搁置在钢筋上,采用
支架架空,布料机身用4根揽风绳加固。禁止将砼布料机脚置于楼板模板上。
施工工艺标准
2.3砼浇筑及振捣
大体积砼浇筑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一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
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墙柱高度超过2m,必须采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分层浇筑完成,严禁一次浇筑,砼浇捣时按每皮下料高度控制在50cm,做到边下料边振
捣。
混凝土墙柱浇筑时,从下往上采用人工敲击模板,锤击间距200mm,边浇筑边锤击(敲打过程同时检测模板垂直度),有效控制表
面气泡、蜂窝、麻面产生。
施工工艺标准
梁柱交接处钢筋过密时,绑扎时应留置振捣孔(或指定位置开门子板)。
钢筋三角架,浇筑时配合刮尺使用,控制楼
板厚度、平整度。在混凝土收平后可取出,间距≤1.8m。
楼板浇筑前采用铁锹初步平整。
使用插钎法控制板厚,并采用2m铝合金刮尺
刮平,控制楼板平整度。
斜屋面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垂直于放坡方向,沿浇筑方向每隔1m设置一道钢丝网,规格
10*10*0.5mm(采用细石混凝土,细石与1~3石的比例为:7:3)。
施工工艺标准
采用定制钢架作为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通道、泵管架设专业工具。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可以作为板厚控制,浇筑完成后取出(材料规格采用方钢30*30*3钢加Φ12钢筋,现场制作)。
2.4收面、凿毛及养护
采用扫平仪或水准仪进行收面控制。
施工工艺标准
初凝至终凝期间用滚筒及打磨机碾压打磨不少于3次,再用木蟹至少两次抹平,以闭合早期砼表面的收缩裂缝。面层采用收面机。
收面机无法操作位置,人工木抹子收面。
地面有二次装修时,做拉毛处理,不得采用扫帚扫毛。
墙柱边混凝土收面标高、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
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剔除墙柱根部浮浆,剔除松动的出骨料(石子),表面凿毛面积
≥70%。冲洗干净,保证平整。
雨季施工,浇筑后采用塑料薄膜或三彩布遮盖。下雨期间,应尽量避免露天作业。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楼板达到1.2MPa后才
允许上人(12小时左右,行走不留脚印),每平方荷载不超过1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