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现浇桩身载体桩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474.81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6.92千字
文档摘要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持

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

能力。依据《中华人民标准化法》,以及《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相关规

定,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决定立项并联合中地鼎固(湖北)岩土工

程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制定《现浇桩身载体桩施工技术规范》团

体标准,于2022年9月27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发布了《现浇桩身

载体桩施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立项通知,正式立项。为响应市场需

求,需要制定关于现浇桩身载体桩施工技术规范的团体标准,通过分

析现浇桩身载体桩的施工方法为以后的现浇桩身载体桩施工提供经验,

为公司乃至行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参考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稳

定和提高载体桩的施工质量,促进行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满足市

场质量提升需要。

(二)编制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

桩基础施工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好坏,不仅

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而且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但是随着各

类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天然地基已无法适应各类工程需求,达

不到各类工程结构对地基形变与承载力的要求。为了减小地基变形

与增大承载性能,在天然地基中运用人工处理方法很有必要,因此

载体桩技术应运而生。载体桩作为一种全新的地基处理方式,在处

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是以桩端持力层为

对象,通过对地基深处桩端持力层进行加固来达到提高桩的承载力

的目标。该技术具有施工工期短、造价经济、质量可靠、能消耗大

量建筑垃圾等显著特点。因此载体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

要的价值和意义。

现浇桩身载体桩是载体桩技术中的一种施工方法,是近年发展

起来的具有特色施工工艺的桩型,能降低施工设备成本投入,与一

般的混凝土灌注桩相比承载力更好。中地鼎固(湖北)岩土工程有

限公司在多年的项目施工实践经验中进行摸索、分析和总结,不断

提高施工技术、改善施工方法,优化施工设备,以提高载体桩整体

稳定性。不断改善载体桩的承载性能,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条

件,调整载体桩的施工控制参数,能够任意改变单桩竖向承载力极

限特征值,更好地满足工程需要。技术的提升和标准的升级密切相

关,提高标准的水平,对促进我国载体桩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目前国内没有现浇载体桩针对性的施工和验收规范的情况下,有

必要制定一份关于现浇桩身载体桩施工技术规范的团体标准。

(三)编制过程

1、项目立项阶段

虽然载体桩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

运用过程中仍有不足,如上部桩身与载体不能很好的连接,经常导

致桩身与载体产生脱离,影响承载力的发挥。桩身与载体没有连接,

几乎没有抗拔力;现浇过程中,水泥拌合物堵塞设备内管导致施工

效率低下;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运用不当导致施工质量不佳等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技术创新是唯一出路。而且,目前在国内

并没有现浇载体桩针对性的施工和验收规范的情况下,中地鼎固

(湖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在多年的项目施工实践经验中进行摸索、

分析和总结,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改善施工方法,优化施工设备,

以提高载体桩整体稳定性。鉴于以上原因,标准起草组参考了中地

鼎固(湖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和规范提出立项。

2、理论研究阶段

标准起草组成立伊始就现浇载体桩施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同时广泛搜集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资料查

证工作,确定了标准的制定原则,结合现有载体桩施工实际应用经验,

为标准的起草奠定了基础。

标准起草组进一步研究了现浇桩身载体桩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

和技术性能管控指标,明确了要求和指标,为标准的具体起草指明

方向。

3、标准起草阶段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起草组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已有的

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基于我们基本国情,经过数次修改,形成了

《现浇桩身载体桩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草案稿。

4、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形成标准草案稿之后,起草组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从标准

框架、标准起草等角度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从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

方面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经过理论研究和方法验证,明确和

规范现浇桩身载体桩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起草组形成了《现浇桩身

载体桩施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5、专家审核阶段

拟定于2022年12月召集专家审核标准,汇总专家审核意见之后,

修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