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追悼(dào)勉强(qiáng)
B.附和(hè)摩平(mā)
C.豁达(huò)恶劣(lüè)
D.刚劲(jìn)哈达(hǎ)
答案:B
解析:A项“勉强”的“强”应读“qiǎng”;C项“恶劣”的“劣”读“liè”;D项“刚劲”的“劲”读“jìng”。只有B项读音全部正确。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厨窗倒霉游手好闲
B.侵蚀蒜瓣落慌而逃
C.书籍橱窗鱼贯而入
D.蒸融锻练专心致志
答案:C
解析:A项“厨窗”应为“橱窗”;B项“落慌而逃”应为“落荒而逃”;D项“锻练”应为“锻炼”。所以没有错别字的是C项。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D.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答案:C
解析:A项是疑问句,句末应用问号;B项分号应改为逗号;D项“等”后面的顿号应去掉。C项标点使用正确。
4.下列词语中,与“兴国安邦”中“邦”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邦交
B.邻邦
C.邦国
D.盟邦
答案:C
解析:“兴国安邦”中“邦”指国家。A项“邦交”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B项“邻邦”指相邻的国家;D项“盟邦”指结成同盟的国家。C项“邦国”意思就是国家,与题干中“邦”意思相同。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答案:B
解析:A项描绘了柳树在春天的样子;C项写春雨在春天降临;D项展现了春天二月乡村的美景。B项是描写冬天雪景,将雪花比作梨花,不是春天景色。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可将“改进”改为“提高”;C项语序不当,应先“继承”再“发扬”。D项没有语病。
7.下列人物中,不是出自《鲁滨逊漂流记》的是()
A.星期五
B.鲁滨逊
C.汤姆·索亚
D.船长
答案:C
解析:“星期五”“鲁滨逊”“船长”都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而“汤姆·索亚”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所以答案选C。
8.下列词语中,与“坚持不懈”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半途而废
B.锲而不舍
C.三心二意
D.虎头蛇尾
答案:B
解析:“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A项“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C项“三心二意”心思不专一;D项“虎头蛇尾”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B项“锲而不舍”与“坚持不懈”意思相近,都表示有恒心、有毅力。
9.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
B.他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D.他静静地听着,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答案:A
解析:A项将“他”比作“小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C、D项中的“好像”都不是比喻词,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0.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是()
A.《骆驼祥子》
B.《背影》
C.《匆匆》
D.《落花生》
答案:A
解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背影》是朱自清的作品;《匆匆》是朱自清的散文;《落花生》是许地山的作品。所以答案是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容词的有()
A.高大
B.奔跑
C.美丽
D.飞快
答案:ACD
解析:“高大”“美丽”“飞快”都能用来修饰名词,描述事物的特征,属于形容词;“奔跑”是表示动作的动词。所以答案选ACD。
2.下列词语中,与“惊慌失措”意思相近的有()
A.惊惶失措
B.张皇失措
C.泰然自若
D.从容不迫
答案:AB
解析:“惊慌失措”形容人害怕、慌张,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A项“惊惶失措”和B项“张皇失措”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C项“泰然自若”和D项“从容不迫”表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