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作业设计——以“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为例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上海201700)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并明确指出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作业是评价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和学的行为,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不仅应体现在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同时也应落实到配套的作业评价中。
本案例选取沪科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五章“生物体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的前三节(共6课时)为一个单元,以《课程标准》《学科基本要求》为纲领,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单元作业设计的尝试,试图在作业评价中也体现《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前3节6个课时的具体安排: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脊髓的调节功能;条件反射及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人体内分泌腺;激素的调节作用。
《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而真正的能力体现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案例中将作业设计分为3个递进式的梯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梯度一:落实基础。强化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认识和巩固,是学生重温课本、梳理知识的有效驱动。教师可利用树形结构图留白填空的形式,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梳理掌握搭建起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将课堂的主干知识网络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每课时作业的第一题均为该类型。
【例1】重温课本,梳理知识,将图1方框内缺失的信息补充完整。
图1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概念图
(2)梯度二:提升能力。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辨析及简单应用,是学生深度思考、达成目标的有效保障。教师应要求学生明了知识的确切含义并能运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综合学习能力。每课时作业的中段大部分题目均为该类型。
【例2】河豚美味但却有毒,因此才有“冒死吃河豚”的说法,据研究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是钠离子通道的阻断剂,因此会阻断神经系统中信号的传递,以下对河豚毒素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B.抑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抑制钠离子外流
D.抑制钠离子内流
(3)梯度三:拓展应用。教师将生物学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拓展应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科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新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每课时作业的最后一题一般为该种类型。
【例3】麻醉剂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方法使机体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疾病治疗的药剂。研究表明,麻醉剂氯胺酮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麻醉状态,表现为木僵、镇静、遗忘和显著镇痛。短期滥用氯胺酮,可使人说话迷糊,并能引起幻觉、情绪抑郁、镇静、催眠,甚至昏睡。长期滥用氯胺酮,可使人记忆力衰退及认知能力障碍,并会导致心功能受损害,亦可给人带来躯体和心理依赖,并会因出现幻觉而伤及自己或他人。请利用互联网收集麻醉剂的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麻醉剂使用的看法。
《课程标准》提出借助具体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好形式。关于作业呈现方式,教师也应借助具体的情境展开,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的很多知识都是微观抽象的,学生缺乏直观的认知、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信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
【例4】图2为垂体释放的激素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中无法体现信息的是()
图2垂体释放的激素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
A.激素调节具有高效性
B.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
C.激素调节存在负反馈
D.激素可以通过血液运输
教师从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取材,创设有效的题目情境,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体验,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学科价值。
【例5】患感冒时,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鼻腔,这时闻不出食物的香味。这是因为()
A.味蕾失去味觉功能
B.嗅细胞接触不到食物的气味刺激
C.嗅细胞失去嗅觉功能
D.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失去感觉功能
新课改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终生发展的教育。本案的题目设计充分利用古代文学名著、成语故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理解相应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中所描绘的景色是通过下列哪些结构感受到的()
C.视网膜中的视细胞
D.视神经或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生命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