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态变化与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理解温度的概念.
3.了解生活环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素养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
规律.
【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夏、秋、冬四季中水物态变化的影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
考以下问题:
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
2,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3.状态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
1.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这些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3,状态变化受温度影响.
[进行新课]
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学生对水的固(冰、雪、霜、雹)、液(水流、雨露)、气(水蒸气)态虽不陌生,但并未认
真研究和系统观察.教学设计宜从章首图和常见的天气现象导入课题,着力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
实验,使学生得以亲历和观察水的物态变化.伴随实验观察进程,适时指明观察点和思考问题,诸
如:
1.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
3.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满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例如冰块,行吗?
4.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
依据教学需要,亦可以在本实验前补充加热冰块的小实验:在烧杯中放少许冰块,加热,直
至烧干.使学生感悟水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由此导入本实验.(本实验的湿沙亦可换为冰
块)
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应做出示范并强调以下几点:
(1)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1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类似模拟造“冰”、造“雨”、造“雪”、造“霜”、造“露”等活动,还应布置到课外活动中.
对水的物态变化应在本板块末推广到整个物质世界,以利后续教学.教师应依托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和对冰一一水一一水蒸气一一水一一冰转换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跟水的物态
变化结合起来,再由小范围内水的物态变化扩展到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启发学生想象出
地球上水的“旅行”图景,进而激发他们产生疑问:水为什么会在自然界中循环?既然循环不已,
为什么还存在水资源危机和缺水?水的三态转化需要什么条件?……
二、测量温度
师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
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一一
温度计.
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温
度计的结构.
生1:温度计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细玻璃管、刻度及符号组成.
生2:玻璃泡和细玻璃管相通.
生3:温度计上有个符号°C,它是温度的单位.
生4: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
归纳:1.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内常用的
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甲苯等三、摄氏温度
师刚刚同学们提到的温度计上的符号。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那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呢?下
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摄氏温度,并进行讲解.
摄氏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