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7年级文言文题库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9.25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4.92千字
文档摘要

7年级文言文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对“之”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花之隐逸者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他)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的)

D.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A

解析:B项“花之隐逸者也”中“之”是助词“的”;C项“无丝竹之乱耳”中“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莲之爱”应为“爱莲”。A项判断正确。

2.下列词语中“为”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为坻,为屿B.为宫室、器皿C.中轩敞者为舱D.通计一舟,为人五

答案:C

解析:A、B、D项中“为”读wéi,意思分别是成为、雕刻、做;C项“为”读wèi,意思是是。所以选C。

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其船背稍夷B.其真无马邪C.其色墨D.其人视端容寂

答案:B

解析:A、C、D项中“其”是代词,分别指代船、核舟、那个人;B项“其”是语气词,表反问,难道。所以选B。

4.下列对“而”字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B.启窗而观(表顺承)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并列)

答案:D

解析:D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而”表转折,意思是却;A、B、C项判断正确。所以选D。

5.下列句子中“于”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尝射于家圃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骈死于槽枥之间

答案:C

解析:A、B、D项中“于”是在的意思;C项“于”是给的意思。所以选C。

6.下列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B.这是简陋的屋子,但是我的品德高尚。

C.这是不好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D.这是不好的屋子,但是我品德高尚。

答案:A

解析:“斯”是这,“惟”是只,“德馨”指品德高尚,A项翻译准确。

7.下列句子中“鲜”字读音与“陶后鲜有闻”中“鲜”相同的是()

A.芳草鲜美B.鲜为人知C.鲜艳夺目D.新鲜出炉

答案:B

解析:“陶后鲜有闻”中“鲜”读xiǎn,意思是少;A、C、D项中“鲜”读xiān,意思分别是鲜艳、新鲜等。B项“鲜为人知”中“鲜”读xiǎn,与例句相同。

8.下列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

B.写出了苔痕、草色对陋室的点缀。

C.表现了环境的清幽宁静。

D.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陋室的喜爱之情。

答案:D

解析:这两句诗是通过描写环境来间接抒发作者对陋室的喜爱之情,不是直接抒发,D项赏析有误。

9.下列句子中“以”字意思与“以钱覆其口”中“以”相同的是()

A.以我酌油知之B.公亦以此自矜C.以刀劈狼首D.蒙辞以军中多务

答案:D

解析:“以钱覆其口”中“以”是用的意思;A项“以”是凭借;B项“以”是因为;C项“以”是用,但与例句用法略有不同,更强调动作对象;D项“以”是用,与例句相同。所以选D。

10.下列对《爱莲说》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B.借莲花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C.赞美了莲花的美丽姿态。

D.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

答案:B

解析:《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借物喻人,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B项理解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词语中,与“无案牍之劳形”中“劳”字用法相同的有()

A.劳其筋骨B.渔人甚异之C.苦其心志D.不蔓不枝

答案:AC

解析:“无案牍之劳形”中“劳”是使动用法,使……劳累;A项“劳其筋骨”中“劳”使……劳累;C项“苦其心志”中“苦”使……痛苦,都是使动用法;B项“异”是意动用法,以……为异;D项“蔓”“枝”是名词作动词,生藤蔓、长枝茎。所以选AC。

2.下列句子中,能体现莲花高洁品质的有()

A.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案:ABCD

解析:A项体现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B项体现莲花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C项体现莲花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