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潘金莲等人的女性意识
论《水浒传》中潘金莲等人的女性意识
[内容摘要]:《水浒传》中潘金莲是个悲剧人物,造成这一悲剧有主客观两个原因,她处于封建社会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势必造成这个因美靓出众又不安分,与世抗争的又命不强悲剧命运。她死的凄惨,引人多少有点同情之感。她与命运抗争追求幸福的精神值得歌颂,但淫荡放纵的生活作风又令人作呕。如果她当初不是嫁给武大郎而是西门庆,也许她们会成为恩爱的一对,如果她生活在现代社会,她也不会嫁给武大郎,可这些如果只是假设,只能让人想到:封建礼教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关键词]:文学水浒传潘金莲女性意识
《水浒传》同《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并称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同《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并称四大奇书。作为古典文学经典之作的《水浒传》是一部由群众、民间艺人和文人作家共同创作的作品,至今令人津津乐道,主要是《水浒传》在思想内容上,人物塑造上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引人深思的社会意义。
《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直接描写封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场面;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真实地写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热情地肯定和歌颂了农民斗争的正义性。而小说所塑造的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像,家喻户晓,个个栩栩如生,长期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潘金莲作为《水浒传》中的一个反面人物,武大郎的妻子,以其悲惨的命运,演绎了一段封建社会下妇女无法抗拒的悲剧,令后人争议,深思。
“潘金莲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这使女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而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的短矮,起他一个诨号,叫做“三寸丁谷树皮”。“潘金莲过门之后,武大是个懦弱依本分的人,被一班人不时间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和正统文化思想,派定了女人在生活中的位置。潘金莲的一出场,便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得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窈玉生香。”的潘金莲怎能与“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武大郎白头偕老呢?
如果潘金莲是个逆来顺受、安分认命、肤浅软弱、浑浑噩噩、枉度一生的女人也许能避免“身首异处”的恶运,可她是个富于生命活力的人、不安分的、进取型的女人。她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既然生而为人,就应该像一个人那样活着,享受人生的欢乐与权利(包括传统社会最不允许女人有的情欲在内)。于是,武松的出现搅的潘金莲心神不宁,产生了“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的念头。
“洒作媒人色胆张,贪淫不顾坏纲常”。
“席间便欲求云雨,激得雷霆怒一场”。
潘金莲勾搭武松不动,反被抢白一场,逼走了武松。后又在王婆计谋下,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没有不透风的墙,最后被卖梨乔郓撞见,告知武大相约捉奸,结果武大被西门庆踏断肋骨数根,乘看病之际,又将他服毒身亡,为了永绝后患,又与西门庆同谋,焚化武大灵柩,这是潘金莲一生中的第一桩罪案,她一开始反抗人生就走上了邪恶的道路,于是,她的手上染上了无辜的鲜血。对她的身世遭遇不无同情的作者并不饶怒她,即后面的书里让她吃了武松的刀子,连心肝五脏都被掏了出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这是潘金莲在生存的威逼之下的悲哀与无奈。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范畴——生存,但撇开一切浮在表面的东西时,可以看到无可避免的、赤裸裸的人性的本质——生存。特别是在那个仓促、混乱的时代,在人们恐惧想抓住生存时,人性的其它成份将毫无顾忌的凸现出来,演出了一幕幕苍凉的人间悲剧。武松在阳谷县景阳岗打死猛虎,与胞兄武大相遇,在武大郎家,武松和潘金莲的对话可以看出,潘金莲的悲哀与无奈,“潘金莲苦笑道:叔叔休要夸奖,自从嫁得你哥哥。俗语说的:善马好骑,善人好欺。大郎做人忒善了,常是受人欺负。清河县换不下去才来这里。”夫贵妻荣,这一封建社会的产物决定了潘金莲的命运,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性,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理的影响,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了。不
参考书目:
1、施耐庵《水浒传》黑龙江出版社?
2、《金瓶梅》兰陵笑笑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明清小说》周先慎,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