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起追梦的翅膀期待蜕变的成长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又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支撑。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领悟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践行新课标要求,遵循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凭借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智慧,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为了让学生在校园学习和活动中全方位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学校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持续提升艺术课堂教学质量,拓宽艺术培养渠道,深人阐释艺术教育内涵,积极探索艺术教育新路径,确保艺术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现有艺术教育资源,激发教师的潜力,结合学生的特点,探索符合东仪路小学校情的\一主四翼\艺术教育体系及实施路径。
“一主四翼\艺术教育体系以象征美好希望的\蝴蝶”造型为依托,其灵感源于东仪路小学独有的校园“仪文化”,特别是“像蚂蚁一样工作、学习,像蝴蝶一样幸福生活、成长”的办学愿景,体系的主要框架则取自学校蝴蝶广场的6只蝴蝶造型。“一主\宛如蝴蝶坚实而充满能量的身体,代表着艺术课堂。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核心阵地,艺术课堂为学生搭建起艺术学习的基础框架。“四翼”如同蝴蝶饱满且富有张力的翅膀,分别对应全员艺术社团、精品校级艺术社团、丰富的艺术学科活动以及各级各类比赛。这四个方面构建起学校艺术教育的四个维度,形成艺术教育的分支发展体系和领域。“一主”和“四翼\共同构成五彩斑斓、灵动欲飞,充满美与希望的蝴蝶式艺术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寄托着学校对学生成长的美好期许一—愿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生命旅程如同蝴蝶一般多彩、绚烂、自由,向着更为高远的未来振翅翱翔。
一、聚焦艺术课堂教学,追求艺术教育高质量
(一)艺术课堂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纽带
艺术课堂是向学生传递艺术之美,让学生获得艺术熏陶的契机。在高质量艺术课堂的持续滋养下,学生不仅能逐步提升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还能在艺术的滋养中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拥抱更美好的未来,这也正是教育工作者始终追寻的美好愿望。
(二)艺术课堂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核心阵地
为了进一步夯实艺术教育根基,助力艺术教师全方位成长,让学生享受高品质的美育,学校管理者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及时总结,借助丰富多样的活动开展艺术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一方面,开展艺术研讨课、评优课、示范课等常规教学交流活动,组织艺术名师送教,推动教学经验的共享与传播;通过徒弟汇报课、师父听评指导和师徒影子活动,构建“传帮带”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积极搭建艺术大教研平台、课题研究和教育反思分享平台,促进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深化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此外,举办艺术微课大赛、课堂创新大赛、教师技能大赛和艺术论文评比等赛事,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相互切磋的舞台。通过这些举措,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艺术课堂的质量迈向了新台阶,更多学生在优质艺术教育中获得了成长。
二、开展全员社团展魅力,助推艺术教育增实效
学生的笑容,是教育最美的诠释;学生的进步,是教育成效的有力检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的支持、快乐的陪伴缺一不可。而艺术社团正是让艺术教育与快乐同行的优质载体。它像一个成长乐园,满载希望,让学生心生向往;又似尽情挥洒创意的游乐场,潜力无限,快乐无尽;更像承载梦想的摇篮,寄托着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秉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邀请专业艺术教师授课。学生的成长无法重来,专业艺术教育不仅能够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指导,还能够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学校始终坚持“跳一跳、够得着”的教育理念,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抵达最近发展区,在享受美育的过程中幸福成长。
为响应\双减”政策,让艺术教育的春风吹进每个学生的心田,学校精心开设童话剧、创意美术、泥塑、中国舞等15个艺术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获得专业指导。在艺术社团建设过程中,学校克服人员、经费等重重困难,秉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让我们的学生享受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学习”的理念,积极聘请专业社团教师授课。这一理念不仅是学校开展艺术社团活动的思想指引,更是艺术社团取得显著成效的坚实保障。
社团时间,葫芦丝吹出悠扬的旋律,非洲鼓敲出热情的节奏,陶笛发出悠扬的乐声,悦耳的歌声随之响起。与此同时,婀娜多姿的形体芭蕾、优雅娴熟的民族舞、动感十足的街舞各展风采,形象逼真的泥塑、活力四射的花样跳绳同样引人注目。美丽的校园瞬间化作欢乐的海洋、知识的乐园、成长的家园。看着学生欢乐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