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屈原《离骚》(节选),完成各题。
《离骚》(节选)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吾”注重修养品性,因而有美好的品质,喜欢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于身旁。
B、五到八句写“余”惟恐抓不住飞逝的时光塑造美好的心灵,早晨在大坡上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C、最后四句希望君王趁着壮年抛弃恶习,改变原有政治法度,若君王乘上骏马驰骋,“我”愿意在前面做向导。
D、诗歌中表达了尽管时光轮转、年华易逝,但作者仍不懈追求美好高洁的品格,并希望能够辅佐君王的愿望。
(2)诗歌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莲子
王夫之【1】
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眩,秋光无赖。拼【2】不含愁,韫香密裹,泠泠珠佩。伴江妃【3】、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
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悬愁碧海。露冷昆明【4】,霜凋玉井【5】,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
【2】拼:同“拼”。
【3】江妃: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
【5】玉井:井的美称。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
B、“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
C、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
D、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
(4)“空望眼、悬愁碧海”一句中“悬”字化无形为有形,下列诗句的“悬”字也具有这一表达效果的是()。
A、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B、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杜甫《月三首》)
C、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D、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温庭筠《咸阳值雨》)
(5)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结合本词和下面《离骚》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1\*GB3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GB3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答案:
(1)A
(2)①比喻。用香草比喻美好的品德和人格。
②象征。“美人”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君王,亦可以象征美好的理想。
③借景抒情。借日月交迭,春秋更替,黄叶飘零,表达时光易逝、时不我待的迟暮之感。
④反问。反诘君王,加强肯定语气,情感强烈。
(3)A
(4)C
(5)①王词托物言志,状写莲子寄托忠贞,在这一点上与《离骚》的创作手法与情感相同。
②《离骚》诗中,作者写用江离、辟芷、秋兰、芰荷、芙蓉打扮自己,表现诗人的美好外形与内质,突出其高尚忠贞的爱国情怀。
③王词描绘莲子质地晶莹、芬芳馥郁,赞美莲子“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的特质,并借莲子相关的典故,表现作者亡国的悲苦、不改初衷的人生追求和对故国的一腔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