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清单.pdf
文件大小:101.12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国家与文明的起源(约5000多年前)
1.早期国家形成的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形成;社会成员之间分化
加剧,出现了阶级。
2.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距今约5000年,浙江余姚):其城市建设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经济
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其墓葬分布区域不同及随葬品数量差
异说明其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2.陶寺古城(距今约4300—4000年,山西襄汾):当时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
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该遗址的发现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
家。
3.两座遗址发现的意义: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距今5000年左右,各地早期文明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与整合,共同构成了早期
中华文明的主体;距今4000多年,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
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联盟(五六千年前)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近代
以来,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2.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2.顺序:尧→舜→禹
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
私的精神。
★如何认识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这些传说都有考古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