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法律成语典故(3篇).docx
文件大小:40.99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4.32千字
文档摘要

第1篇

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法律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着无数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不仅反映了法律的精神内涵,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文将围绕几个著名的法律成语典故,进行深入剖析。

一、执法如山

“执法如山”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这句话形容执法者公正无私,铁面无私,执法严明,不徇私情。典故源于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当时,赵国与秦国交战,赵王任命蔺相如为使者,前往秦国谈判。蔺相如凭借机智和勇敢,成功化解了秦国的侵略野心。然而,在回国途中,蔺相如发现赵国边境有大量百姓走私,严重影响了国家利益。于是,他决定依法严惩这些走私犯。

蔺相如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坚决执法,将走私犯全部逮捕。有人劝蔺相如说:“这些走私犯都是您的亲朋好友,您何必如此严厉?”蔺相如回答:“执法如山,我怎能因私情而损害国家利益?”最终,蔺相如依法将走私犯全部处决,赵国边境的走私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执法如山”这个成语典故,充分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警示人们要严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二、法不阿贵

“法不阿贵”出自《史记·李斯列传》。这句话形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身份地位,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秦国丞相李斯的故事。

当时,李斯在秦国担任丞相,权倾朝野。有一天,他的一个远房亲戚犯了罪,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想利用自己的权力干预司法,为亲戚开脱。然而,李斯的手下提醒他:“法不阿贵,您身为丞相,更应该以身作则,遵守法律。”

李斯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不能因为私情而破坏法律的公正。于是,他坚决依法处理了亲戚的罪行,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从此,李斯更加注重法律的执行,使秦国法律得到了更好的贯彻。

“法不阿贵”这个成语典故,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警示人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三、刑不上大夫

“刑不上大夫”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这句话形容古代法律对贵族有特殊待遇,贵族犯法可以免于刑罚。典故源于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孙氏的故事。

当时,鲁国大夫孟孙氏因贪污腐败被举报。按照当时的法律,贪污腐败属于重罪,应当受到严厉惩罚。然而,由于孟孙氏是贵族,按照“刑不上大夫”的规定,他免于刑罚。

这一事件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认为法律对贵族过于宽容。于是,鲁国国君下令废除“刑不上大夫”的规定,要求所有贵族都要遵守法律,不得有特权。

“刑不上大夫”这个成语典故,揭示了古代法律对贵族的特殊待遇,同时也反映了民众对法律公正的追求。

四、悬镜照奸

“悬镜照奸”出自《汉书·杨雄传》。这句话形容执法者公正无私,能够明察秋毫,发现和惩处奸邪之人。典故源于西汉时期,杨雄的故事。

杨雄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为人正直,执法严明。当时,有一位名叫王莽的官员贪污腐败,民怨沸腾。杨雄得知此事后,决定严查此事。

为了确保调查的公正性,杨雄在官府门前悬挂一面镜子,表示自己将公正无私地处理此事。经过一番调查,杨雄终于查清了王莽的罪行,并将其绳之以法。

“悬镜照奸”这个成语典故,强调了执法者公正无私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严于律己,维护法律的尊严。

五、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左传·昭公七年》。这句话形容法律体系严密,即使有漏洞,也会被及时发现并填补。典故源于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武叔的故事。

当时,鲁国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盗贼逃之夭夭。叔孙武叔为了追查盗贼,下令加强治安,严查可疑人员。经过一番努力,叔孙武叔终于将盗贼捉拿归案。

有人问叔孙武叔:“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何盗贼还能逃脱?”叔孙武叔回答:“法网虽然严密,但总有漏洞。关键在于我们要及时发现和填补这些漏洞,让法律发挥应有的作用。”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成语典故,强调了法律体系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不断完善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总结

法律成语典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些成语典故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警示我们要严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法律成语典故的精神,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第2篇

法律,自古以来便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法律与成语的结合产生了许多富有哲理和智慧的法律成语典故。这些典故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也蕴含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法律成语典故,以飨读者。

一、法不阿贵

典故来源:《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故事背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范雎因直言进谏而被秦昭王赏识,官至丞相。范雎主张法治,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应因地位高低而有所偏袒。

成语释义:法不阿贵,意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地位高低,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典故故事:范雎在任丞相期间,严格执行法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