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绪论1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1
(一)选题缘由1
(二)选题意义1
二、研究综述2
(一)国外文献综述2
(二)国内文献综述4
三、相关领域研究现状5
四、研究方案6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6
(二)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6
(三)本研究课题的基本路径7
注释7
第二章雷格尔及其音乐创作简介9
一、雷格尔的生平及创作9
(一)启蒙(1873-1889)9
(二)早期(1890-1899)10
(三)中期(1900-1910)11
(四)晚期(1911-1916)11
二、艺术歌曲Op.35创作概述12
(一)创作背景13
(二)歌词的选择13
(三)音域与速度表情的特征15
注释15
第三章和弦材料的运用技巧17
一、自然音体系和弦17
(一)三和弦的变通运用17
(二)七和弦与九和弦的巧妙运用20
二、变化音体系和弦23
(一)离调类变化音和弦23
(二)变音类变化音和弦29
三、和弦外音34
(一)自然音和弦外音35
(二)变化音和弦外音36
(三)持续音和弦38
注释40
第四章调性扩张中的和声进行与调式调性41
一、调性扩张中的和声进行41
(一)单一功能的线性延长41
(二)不同功能点的线性衔接43
二、调性扩张中的调式调性44
(一)同主音调关系交替44
(二)平行调关系交替46
(三)同三音调关系交替47
(四)多元调关系交替的混合型运用48
注释50
结论51
参考文献53
附录56
摘要
摘要
马克思·雷格尔(MaxReger,1873.3.19-1916.5.11),德国作曲家、管风琴
家、钢琴家,他既是19世纪末浪漫主义的继承者,同时也是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
先驱者。从他的音乐来看,他在19世纪音乐观念的主导下走向成熟,保留了18世
纪的审美原则,将半音化的和声语言与“传统”的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音
乐风格。雷格尔是19世纪德国抒情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
体裁的音乐作品,在他众多音乐创作领域(室内乐、管风琴、钢琴、声乐、管弦乐)
中,三百多首艺术歌曲贯穿其音乐创作生涯。他将和声与对位法结合,巧妙的为每
首诗歌创造独特的音乐动机。在艺术歌曲和声技法的运用方面,雷格尔的和声语言
延续了德奥体系的调性扩张思维,通过扩展功能和声,结合线性思维等写法,挑战
了大小调体系的统治地位但从未逾越调性,形成了其自身传统又浪漫的个性化特
征。
本文以马克思·雷格尔艺术歌曲Op.35为研究对象进行和声技法研究,分为四
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
二章简要概述雷格尔的生平,对艺术歌曲Op.35的创作背景与诗歌内容进行了详
细叙述。第三章探究艺术歌曲Op.35中所运用的和弦材料,分别论述作品中的自
然音体系和弦、变化音体系和弦以及和弦外音,对和弦的性质与用法进行详细的分
析。第四章从调性扩张的角度出发,研究和弦的横向进行关系以及调式交替的手法。
通过对作品Op.35和声技法的分析,探索雷格尔艺术歌曲中对传统和声技法
的继承与突破。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雷格尔艺术歌曲Op.35的创作背景以及
和声技法分析,形成对雷格尔作曲技法更加清晰的认识,加深对19世纪浪漫主义
晚期创作技法的认知,从中积累经验,升自身的研究分析能力,为实际教学以及
创作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