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璧山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俭以养德”指的是()
A.注意节约
B.俭朴生活能培养人的情操
C.俭朴是治国的法宝
D.俭朴是持家之本
【答案】:B
【解析】“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说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考点:职业道德与职
2、下列关于公共产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共产品的效用是不可分割的
B.公共产品的效益具有排他性
C.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是为了盈利
D.公共产品的取得不具备竞争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的效用是不可分割的,它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提供公共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非为了盈利。公共产品的取得不具备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费任何代价地获得消费的权利。而公共产品效益不具有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排除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可以阻止他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利益,所以表述不正确的是效益具有排他性。
3、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这要求医生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是()。
A.遵纪守法
B.奉献社会
C.爱岗敬业
D.诚实守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医生职业道德的理解。题目中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提到“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意思是医生不能凭借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而要有救治病人痛苦的心意。遵纪守法强调的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与遵守法律相关的内容。奉献社会是指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不追求个人私利。医生不一心谋取财物,只怀着救苦之心,体现了医生将救治病人、为社会做贡献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经济利益,这与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相符合。爱岗敬业侧重于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题干主要强调的是不贪图财物、心怀救苦之心,并非侧重于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程度。诚实守信是指诚实、守信用,主要涉及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中保持诚实、履行承诺等方面,与题干中不贪图财物、救助病人痛苦的核心意思不相符。综上,题干要求医生具备的职业道德是奉献社会。
4、()属于指挥性公文。
A.决定
B.条例
C.规定
D.章程
【答案】:A
【解析】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公文。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具有权威性和指挥性,属于指挥性公文。条例、规定一般是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的法规性文件,重在规范和约束,不属于指挥性公文。章程是组织、社团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的规范性文书,主要用于明确组织的宗旨、任务、成员条件等,也不属于指挥性公文。所以答案是决定。
5、行政诉讼被称为“民告官”的诉讼,此处所谓“民”的正确理解是()。
A.市民
B.老百姓
C.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
D.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中“民告官”的“民”指的是行政相对人,也就是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这一方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市民”通常是指城市中的居民,范围相对狭窄,不能涵盖行政诉讼中作为原告的所有主体。“老百姓”是一个比较宽泛、通俗的表述,不是严谨的法律概念,不能准确体现行政诉讼中原告的主体范围。“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表述不够全面,行政诉讼中的原告不仅包括有独立行为能力的公民,还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并且部分无独立行为能力的公民在法定代理人代理下也可提起行政诉讼。因此,这里“民”的正确理解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6、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
A.城镇化战略
B.乡村振兴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统筹城乡战略
【答案】:B
【解析】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乡村振兴战略。城镇化战略是推动人口向城镇聚集,促进城镇发展和现代化的战略,主要侧重于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并非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而实施的重要战略,重点在于区域协调发展,并非专门针对“三农”工作。统筹城乡战略主要是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但它也不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多个方面,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总体引领和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做好“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