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风险辨识管控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文件大小:31.7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5.85千字
文档摘要

风险辨识管控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后果的组合。

A.可能性

B.必然性

C.危险性

D.危害性

答案:A

解析:风险的定义就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可能性体现了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后果则表明了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影响程度。

2.以下不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是()。

A.带电的导体

B.运转的机床

C.噪声

D.高温的工件

答案:C

解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带电的导体、运转的机床、高温的工件都具有潜在的能量释放可能会导致事故。而噪声属于第二类危险源,它本身不直接释放能量,但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

A.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

B.风险越小,管控级别越高

C.所有风险管控级别一样

D.与风险大小无关

答案:A

解析: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根据风险的大小来确定管控的级别,风险越大,对其管控的要求就越高,需要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

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中,L代表()。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B.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风险等级

答案:A

解析:在LEC法中,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表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表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通过这三个参数的乘积来计算风险值。

5.对评价出的重大风险,应制定()。

A.一般风险管控措施

B.中度风险管控措施

C.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D.无需管控

答案:C

解析:重大风险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和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制定专门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6.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风险辨识方法()。

A.安全检查表法

B.头脑风暴法

C.因果图法

D.德尔菲法

答案:C

解析:安全检查表法是通过预先编制的检查表来查找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头脑风暴法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由讨论,集思广益来辨识风险;德尔菲法是通过多轮专家匿名咨询来获取风险信息。而因果图法主要用于分析事故原因,并非风险辨识方法。

7.风险管控措施中,()是最优先选择的措施。

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

答案:A

解析:工程技术措施是从本质上消除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安全的工艺、设备等,是最可靠、最优先选择的风险管控措施。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制度、流程等进行规范;培训教育措施是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个体防护措施是在其他措施无法完全消除风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

8.企业应建立()机制,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A.风险预警

B.风险评估

C.风险动态管理

D.风险监控

答案:C

解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动态变化的,风险也会随之变化,所以需要建立风险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新的风险信息,更新风险管控措施。

9.以下属于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A.有毒物质

B.粉尘与气溶胶

C.致病微生物

D.心理异常

答案:B

解析: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危害、辐射、粉尘与气溶胶等。有毒物质属于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属于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心理异常属于人的因素。

10.风险矩阵法是通过()和后果的组合来确定风险等级。

A.可能性

B.严重性

C.频率

D.概率

答案:A

解析:风险矩阵法是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量化,通过两者的组合来确定风险等级。

11.在进行风险辨识时,应全面考虑()、人、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A.设备

B.物料

C.工艺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风险辨识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设备的故障、物料的危险特性、工艺的合理性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管理的漏洞等都可能引发风险,所以都需要考虑。

12.企业应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的()进行评估。

A.可行性

B.有效性

C.经济性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企业需要定期评估风险管控措施的可行性,确保措施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实施;评估有效性,看是否能够有效降低风险;评估经济性,保证措施的实施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

13.以下关于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险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B.风险是不可控制的

C.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D.风险只与企业有关,与个人无关

答案:C

解析:风险是客观存在于生产生活中的,虽然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降低风险,但很难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