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28.45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6.92千字
文档摘要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是()。

A.风险识别B.风险评估C.风险控制D.风险分级

答案:C

解析: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核心在于对识别和评估出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所以选C。风险识别是基础,风险评估是确定风险等级的手段,风险分级是对风险进行分类的过程。

2.以下哪种不属于风险评估的方法()。

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B.安全检查表法(SCL)

C.头脑风暴法D.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

答案:C

解析:头脑风暴法主要用于收集创意和想法,不是专门的风险评估方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适用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安全检查表法(SCL)是系统地对一个生产系统或设备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各种不安全因素;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常用于工艺过程中潜在危险的识别。

3.风险分级一般分为()个级别。

A.2B.3C.4D.5

答案:C

解析:风险分级通常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级别。

4.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是()。

A.政府部门B.企业C.员工D.监管机构

答案:B

解析: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主要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员工是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执行者。

5.下列不属于事故隐患的是()。

A.设备老化未及时更换B.员工正确佩戴安全帽

C.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D.电气线路存在短路隐患

答案:B

解析:员工正确佩戴安全帽是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不属于事故隐患。设备老化未及时更换、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电气线路存在短路隐患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属于事故隐患。

6.隐患排查的类型不包括()。

A.定期排查B.不定期排查C.季节性排查D.奖励性排查

答案:D

解析:隐患排查类型包括定期排查、不定期排查、季节性排查、专项排查等。奖励性排查并不是一种常规的隐患排查类型。

7.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A.企业主要负责人B.安全管理人员

C.员工D.技术人员

答案:A

解析: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治理方案。

8.风险矩阵法中,风险值等于()。

A.可能性×严重性B.可能性+严重性

C.可能性-严重性D.可能性÷严重性

答案:A

解析:风险矩阵法是通过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将两者相乘得到风险值,以此来确定风险等级。

9.以下哪项不属于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A.检查项目B.检查标准C.检查人员姓名D.检查结果

答案:C

解析:安全检查表通常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标准和检查结果等内容。检查人员姓名并不是安全检查表的必要内容。

10.隐患排查治理的目标是()。

A.消除所有隐患B.降低隐患数量

C.防止隐患演变成事故D.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答案:C

解析:隐患排查治理的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及时发现和治理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所有隐患在实际中很难做到,降低隐患数量是过程,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是辅助手段。

11.某企业对某项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可能”,后果的严重性为“严重”,按照风险矩阵法,该风险属于()。

A.重大风险B.较大风险C.一般风险D.低风险

答案:B

解析:在常见的风险矩阵中,“可能”发生且后果“严重”的情况通常对应较大风险。

12.企业应建立()机制,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A.激励B.惩罚C.监督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隐患排查治理;惩罚机制可以约束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履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行为;监督机制可以保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制度和要求执行,所以以上都是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机制。

13.隐患治理应遵循()原则。

A.谁排查、谁治理B.谁主管、谁负责

C.全员参与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谁排查、谁治理”明确了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责任主体;“谁主管、谁负责”强调了各级管理人员对分管范围内隐患治理的责任;全员参与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力量,共同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4.风险管控措施不包括()。

A.工程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