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灵活使用新教材,提升英语教学效率.doc
文件大小:33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5.32千字
文档摘要

灵活使用新教材,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如何有效利用义务教育新教材,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教师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新教材的研究,提升对新教材的认识与理解,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优质资源与媒介,进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河北教育出版社)初中七年级教材为例,探讨如何灵活使用新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新教材编写的理念和结构特点

新教材编写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主线,以学科育人目标为理念,每个单元设置了六个板块,其中包括四个新授课、一个项目课和一个拓展阅读课,课后有综合活动,以及词汇表、短语、语法等。

单元主题内容的设计,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七年级阶段,教师要确保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进入八年级和九年级后,教师则要按照由简至繁、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顺序,稳步推进教学内容,逐步扩展知识范围,为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每个单元各语篇内容之间联系紧密,教师可以以语篇为抓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引导学生整体性地学习课程内容,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用好新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新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有显著变化,旨在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灵活安排课堂教学环节提供了广阔空间。新课标对教师如何用好新教材提出了建议,其主要观点是“确保适度的开放性,为灵活使用教材创造条件”。在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和活动做适当的分解、调整或整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教材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以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依据单元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与优化,科学处理教材内容,以多种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1)增补。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其内容不仅受前后知识关联性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还需考虑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因此,我们有必要适当补充和延伸相关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Unit1NewSchool,NewBeginning为例,本单元聚焦校园生活,旨在教会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师长、同学及表达个人爱好。在项目式综合语言实践活动部分,教师围绕“介绍学校生活\这一主题,设计了一项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将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搜集关于学校生活的资料,运用英语表达观点,抒发对学校及师生的情感,从而推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鉴于学生词汇量有限且知识储备尚浅,教师需进行导人性延伸和铺垫性增补,特别是学生不熟悉的文化常识方面。例如,在姓名表达上,中文姓名用汉语拼音拼写,且姓氏和名字的首字母均需大写,如张明为ZhangMing,而英文名字的写法则不同,名(firstname)在前,姓(lastname或familyname)在后,如JennyBlack中,Jenny是名,Black是姓。部分英文名字还包含中间名,但通常省略或缩写,此外,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打招呼的方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正式场合,中国人会使用对方的职位或尊称,如张老师、李经理等,而英美人则更倾向于使用名字或加上等称谓。在身体接触方面,英美人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间可能会用拥抱或亲吻脸颊作为问候,而在中国,这种身体接触通常仅限于非常亲密的关系。在问候内容上,英美人可能会询问对方的近况,如Howareyou或Whathaveyoubeenupto,而中国人则更关注对方的健康状况和家庭状况。面对这些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或活动进行适当增补,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和中国文化不同的问候习惯和风土人情。这不仅为灵活使用新教材提供了可能,也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2)替换。当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或难以实施时,在确保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替换,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在讲授Unit1NewSchool,NewBeginning第二课时,教师需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取舍与调整。该课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涉及一篇欢迎新生并介绍学校整体布局的导游词。尽管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项目活动易于操作,能有效引导学生接触、体验和感知语言知识,但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课文内容仍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不易实施。因此,教师要遵循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