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探索.docx
文件大小:42.0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5.08千字
文档摘要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目前,课程数字化转型相关文献大多集中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关于高校专业课数字化改革方面的研究也较为单一,学者们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本文分析研究当下机电类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现状,探索数字化时代专业课程数字化改革的途径与方法,理清数字化融入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提出机电类专业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流程等方面融入数字化的切入点,促进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依据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数字教育的要求,在2022年和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从“简单应用”走向“深度融合”的目标,旨在塑造高等教育教学新形态,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1]。

机电类专业课程中目前融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比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需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前沿技术成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师生间互动不够深入,学生大多还是处于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状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团队基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背景,探索实践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2]。

1国内外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数字化改革现状分析

目前,国外数字化教育改革多围绕教育组织策略完善更新、教育公平性与普及化、数字化教学装备标准构建、数字化多元协作机制等。研究分析近几年国内数字化教育相关研究,祝智庭等学者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教育数字化转型:面向未来的教育“转基因”工程》等多篇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从教育数字化发展机遇、研究展望、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育创新和教学变革日益呈现出巨大的影响,从数字化转型的本源中明晰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内涵,为机电类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2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改革的意义

课程数字化改革包括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在课程中的应用,并涉及教师和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即信息检索、数据归纳及分析、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素养。教师拥有丰富的数字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信息时代的各种机会和挑战。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数字化正深刻影响着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影响着信息传播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影响着当代的职业教育[3]。

2.1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这就要在教育教学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数字化教学,课程在学习环节不仅让学习形态要更加灵活多样,学习资源也更加丰富,通过数字教学资源的共享,完善学生知识体系。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使学生的信息能力和思维全面提升,体现在课程上,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变革。数字化改革不仅在课程教学层面影响着职业教育,在学生综合评价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所有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动态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在学生理论成绩基础上,结合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绩做出科学的评价,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数字化改革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与创新能力,推动当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2有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需积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数字化素养,才能应对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要求,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在课程数字化改革进程中,身处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需要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线上教学平台等多种数字化教学工具,促进课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课程数字化改革对职业教育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数字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造就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渠道,丰富了教学评价范围,使职业教育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更具吸引力。此外,数字化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实时获取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利用大数据模型,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评估与学生成绩综合测评,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以多媒体及线上教学为平台,实现教师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课程数字化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

2.3有效培养数字化技能人才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当代复合型技能人才必须面临的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必须主动适应未来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据社会需求